□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通讯员 王秀慧 文/图
寿光市坚持以数字技术与设施农业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不断加快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的智慧化提升,推动“设施化”向“数字化”转变,加快形成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数字+”撬动生产方式变革
近日,记者来到寿光市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在园区的智慧物联平台可以看到整个园区蔬菜的全产业链以及环境监测、温室情况等详细信息。据悉,该平台扮演了“千里眼”和“听诊器”的角色,通过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等传感器,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并根据蔬菜生长状况和条件喷洒营养液。
近年来,寿光市对农业产业链全方位重塑,以“数字+”撬动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经验种植向智慧种植转型。以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等为代表的现代化智能园区,全部覆盖大型水肥一体机、智能温控、自动补光等新技术,研制推广了立体栽培、无土栽培、椰糠栽培等30多种新模式和大棚滴灌、臭氧抑菌等3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
目前,寿光有1.6万个大棚应用了现代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装备,平均节约劳动力40%,效益提升30%,蔬菜大棚变身为“绿色车间”,蔬菜园区变身为“绿色工厂”。
“数字+”撬动管理方式变革
五彩椒3个一盒,丝瓜2根一包……每天,在寿光市令欣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加工车间,社员们都要对新采摘的蔬菜进行包装后贴上相应的二维码,手机扫描后,蔬菜名称、生产日期等信息便显示出来。
一张二维码“扫”出舌尖上的安全,这是寿光市推广智慧评价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寿光市着眼从田园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建立了智慧监管、智慧服务体系,开发了农业智慧监管平台,将15.7万个蔬菜大棚、1600多个批发市场、1700多家农资门店全部纳入监管,利用平台对农资交易信息全部进行自动采集,构建起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监管服务体系,年抽检蔬菜样品15万批次以上,部省抽检蔬菜合格率均为100%。目前,寿光本地蔬菜基本实现了二维码交易全覆盖。
“数字+”撬动经营方式变革
“种苗品质不错,下次多买一些”……在一处电商平台上,名为“寿光春季蔬菜苗秧大全”的产品卖到了100万+的销量。“以前没有线上店铺时,客户只能来基地看。有了线上店铺,全国各地客户都能看到。”电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当前,寿光已经有5000多种蔬菜、种苗实现了网上销售,贝贝南瓜等10多个农产品全网销量第一。为推动蔬菜产业整体向品牌化、高端化升级,寿光市还探索实施了“定制农业”“基地直供”等特色电商营销模式,成为唯一入选商务部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的县级市。同时,与世界500强正大集团合作的国际蔬果智慧产业园项目,引入世界顶级的蔬菜自动化分等分级、机械化包装和信息化储运等装备,使寿光蔬菜以品牌形式进入了全国的销售终端。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以数字化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合理配置数字农业诸要素,促进全要素生产率跃动提升,布局建设农业领域未来产业,进一步擦亮‘寿光品牌’这张金名片。”寿光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