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燕 文/图
今年45岁的王世福是高密市井沟镇井沟村人,他身残志坚,在坚持做好村里工作的同时,凭借自己的能力经营着一家高密炉包店,一天能卖出400多个炉包。“我开高密炉包店除了养家糊口外,还想把高密传统美食文化传承发扬下去。”王世福说。
“老板,来5个韭菜肉、5个芸豆肉的炉包。”“老板,我要4个豆腐炉包。”5月22日上午11时许,在高密市井沟镇麦香炉包店,热气腾腾的炉包刚刚出锅,就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购买,老板王世福和妻子忙得不亦乐乎。王世福的左侧肢体残疾,只能用右手干活,给客人拿炉包、扬子饼,干起活来也十分利索。
2000年,王世福高中毕业后在高密城区就业,工作9年后,赶上公司调整,王世福便有了辞职创业的想法。“当时觉得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干,另外看到家乡的农业发展前景很大,觉得一个农村孩子还是应该回到农村大舞台发展。”王世福说。
2009年,王世福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到村里。2010年,王世福成为一名村干部,这更进一步坚定了他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决心。2011年,在王世福的带领下,村里进行土地流转,成立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订单式种植、加工土豆、菠菜、绿豆等农作物,产品实现出口。
可就在他铆足劲儿准备带领村民大干一场时,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王世福突发脑出血,导致左侧肢体残疾,从此干不了重活,只好把农场转了出去。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王世福并没有灰心,而是更加努力学习,不仅考取了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还进修了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事务管理专业,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身体虽然残疾了,但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还要过下去,作为一个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能倒下去。”王世福说。
王世福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对高密的美食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考虑到高密人喜欢吃炉包,便有了开一家炉包店的想法。2018年6月,在妻子的支持下,王世福在高密市井沟镇镇政府驻地附近开起了一家高密炉包店,一边销售高密炉包,一边研究高密美食文化。
高密炉包的口味以韭菜肉、白菜肉、芸豆肉、韭菜鸡蛋、豆腐以及时令蔬菜为主。“老百姓看中的是真材实料,只要量足味道好,不愁没有顾客。”王世福说,本着这个原则,王世福的炉包店很快在镇上站稳了脚跟,并赢得了很多回头客,生意慢慢火了起来。
“目前经济收入比较稳定,一天能卖出400多个炉包,一年营业额大约20万元,去掉成本,一年能挣八九万元,足够我们一家五口的开销了。”王世福对眼前的生活十分满足。
干一行爱一行,王世福在创业路上一直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经营小店的同时,他还不忘研究高密美食文化。扬子饼是高密的一种传统面食,面软口感好,馅料浓香可口,色香味俱佳,百吃不厌。在做好高密炉包的同时,今年王世福又增加了扬子饼这道美食,深受当地村民的喜爱。
说起下一步的规划和打算,王世福坦言,他打算带领和他一样身残志坚的人一起创业,一起研究高密美食文化,把高密炉包、扬子饼等美食做强做大,为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言,把绿色、健康的饮食理念传承下去,让传统地域美食留住缕缕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