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尹大卫
如同昨日,早上还是先被窗外“唧啾唧啾”的鸟鸣声叫醒的。
延续着昨天下午的多云蔽日,今个大早上天早已灰蒙蒙的,一抬头看到阳台的纱窗上有了几点雨珠,再移步向前,瞥见楼下,地面上已湿了一层。哦,今年清明雨来过,端午雨来过,夏至雨来过,入伏雨终于也是来了——7月16日,是入伏的次日,这场雨的雨名“入伏雨”自然也名副其实。
雨急急疾疾的,不一会儿,明显下大了。伴着“噼啪噼啪,哗哗哗”——这当然是雨的主流声音,四周的雨声,此刻像瀑布倾泻一样,我们也像是到了瀑布边。茫茫雨季中,前楼的橘红色楼顶,不远处的几棵大白杨树,绿意葱葱的垂柳,以及再远处,高高低低的楼群和竖立其中的高高的信号杆,无不由近及远地存在着,静默着。
灰蒙蒙的天空,这时看起来像是在雨中倾斜下去。或者说从最远处目之所及的楼群里斜冲出来,扇面一样地由远及近,然后在雾蒙蒙的空中铺展,一直铺展到眼前。而平日里举目可见的群山,此时已消失不见,淹没在天际里。
此刻没有风,或者说风声式微,让人几乎感觉不到。眼前,正前方的几棵大白杨蓬蓬的树冠向天空伸展着,敞开一双双绿色的臂膀,齐齐地朝向苍穹,似乎时时刻刻要投入天空的怀抱,要把寰宇紧紧拥抱。此刻,它们一动不动接受着雨的洗礼,尽享着雨的润泽。灰蒙蒙的天空背景之下,它们的身姿挺拔、茁壮,更显出蓊蓊郁郁与无限生机。
也不知从何时起,雨渐渐小了,“滴答、噼啪”,楼檐下的雨声里还能耳闻;风渐起,“呼呼——呼呼”,吹个不止。天边的灰云,此刻自发组排起来,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风起云涌当中,拥有了万千模样,像神龟,像海牛,像奔马,又什么也不像,一瞬间一个样子。然后,它们组成了一群群、一团团的云海,随风滚滚而动,只管一个劲儿地向前游走、疾奔。而此刻,南部最远处的群山,譬如劈山、云门山,也在云海过处或隐或现着,连绵不绝。它们,于有声无声处,多了一些有仙则名的大山气象,更多了几分神秘与壮观。
这时,天空之南的天光里多了一道道明亮。雨也变得更小,像牛毛一样一直在下。一只只燕子,早已经迫不及待地飞翔起来。刚才不知躲在哪里,现在也不知从哪里飞来,高高地翱翔在明明暗暗的天空中,独自忘我地飞行,翱翔着属于它们的自由与快乐。
此刻,眼前的绿树摇曳,阳台上窗户边的窗帘也附和一般“哗哗”地抖动。风声越来越紧,推窗而入、穿堂过室。此刻,坐在屋里,不开空调和风扇,周身上下都觉得清凉复清凉。而前几日的酷热无雨,在此刻也一一雨打风吹尽,早已经不知所踪。
大雨也好,小雨也罢,每年、每月,尤其在汛期,我们总会遇到几场或者许多场雨。遇见一场雨,我们不妨停下来,放下手上的活儿,看雨、听雨和赏雨,潇潇洒洒当一回雨中人。
一个人,只有经历过太多的风雨,才能长大与成熟,舍得之间,放下自在,“也无风雨也无晴”。而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怀着这般的感慨,再体会此时的雨以及雨中情,心中自然多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认知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