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军
“读书遣长夏,乐而忘暑热。”夏日炎炎,蛙鸣蝉噪,暑气难耐,拿一本好书来读,如灌一顿清波凉水,浑身通透,暑气立消。
白居易在《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一诗中写道:“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身即凉。”据说,白居易曾于天气酷热之时,去拜访当时得道高僧恒寂禅师,却见禅师在密闭如蒸笼的禅房内安静坐着,并未像常人那样汗如雨下。白居易很受震撼,遂写下了这首诗。诗中告诉我们,清心静气才是避暑的最高境界。
读书能让你心静如水,精力集中,目不斜视,耳不多闻,一心一意聚焦在书中人物的命运和跌宕起伏的故事之中。读《红楼梦》从青埂峰的石头读起,从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到甄士隐做的注释,从宝黛爱情,到贾府兴衰的历程,一回回,一句句,没想到半百之年,在这盛夏酷暑里,再次读《红楼梦》,竟然有了与年轻时代读书的别样不同,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领悟,更重要的是,书中故事一会儿把我引到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一会儿又把我带到了“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的藕香榭。宝玉的痴情,黛玉的娇嗔,让我忘记了天气的炎热,身上清爽舒畅,心静自凉。
读张爱玲的典雅飘逸,贾平凹的随意与匠心,感受海明威的冷峻,伏尔泰的咏叹……书读到妙处,早已不觉炎热,但觉清凉自心底涌起,心灵仿佛也铺满了一地阴凉。
读书消暑,不用开空调,打电扇,搬一张藤椅在屋外的瓜果架下,哪怕骄阳似火,树阴下总是凉风怡人。沏一杯绿茶,茶水氤氲,香气冉冉,一边品味着茶水的甘醇,一边品读着书中一个个哲理故事,不觉间就是一个中午的消失,一个黄昏的来临,那是非常舒服惬意的事。
夏天正当潜心读书时,忽然,天地暗了下来,抬头观天,乌云集结,狂风大作,天地变色,人心震撼。苏轼有“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瓦屋生烟,树木摇曳,天地一片昏暗,空气中泥土、草木、庄稼的味道一起浸润书中。在这样一种氛围里,读书就别有一番韵味。书中的人物仿佛更有了灵气,书中故事更有了趣味,簇于一屋之内,联想更加丰富,记忆更加深刻。
夏日,如果读一点描写冬天的文字,比如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读到此处,心境早已置身于湖心亭中,想象着大雪下了三日的厚度,想象着湖面上散碎而晶莹的冰花,自觉脚底有凉气慢慢滋生出来。
“夏读书,兴味长。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夏天,户外活动少,正是读书的好时节,书中清雅的文字,犹如凉风拂面,令人神清气爽。炎炎夏季,书伴自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