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专版

05版:专版

06版:专版

07版:专版

08版:专版

高密:多彩思政课 润物细无声

(2024年08月1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密非遗传承人正在给小学生讲解“泥叫虎”的艺术特点。    通讯员 李海涛 摄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通讯员 王红蕾 王同林

  “‘巾帼井’是我们村的‘奋斗自强井’,如今虽然我们已经不再用这口井灌溉,但‘巾帼井’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近日,在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的葡萄园里,一群孩子一边学习葡萄修剪技术,一边听村党支部书记徐林收讲述“巾帼井”的故事。
  为构建学生身边的思政育人长廊,高密市以思政课建设为中心,在该市统一规划设计研学路线15条,挖掘并打造刘墉故居、郑公祠、前冢子头遗址等70多处教育研学基地,打造精品研学课程100节,构建起融汇红色教育、劳动教育等不同主题、不同场景的素质培养实践体系。
  免费为乡村孩子提供课后义务服务的“全国文明家庭”单美华夫妇,把红色教育纳入“宝德书院”的辅导课程,不定期邀请老红军、社会先模人物、优秀志愿者等到“宝德书院”给孩子们授课,把红色种子播撒到乡村孩子心中。
  像“宝德书院”这样的“红色小院”在高密还有很多,入党65年的退休教师嵇旭春,把自家的农村小院改造成了村里孩子的“思政学堂”,每逢清明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他都召集村里的孩子到院子里来,举行升旗仪式,并通过自身的经历给孩子们讲述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的故事。
  目前,高密市在各镇街、机关、企业建立“思政教育示范基地”30余个,15个镇街开设“宝德书院”村级辅导室90处,编排创作出“红高粱讲座”“栗瑞杰快书”等一批富有地方乡土气息的思政课程220多节,92所中小学开展乡村红色研学3万多人次。
  高密市还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107所中小学校开设了高密茂腔、九五拳、半印半画年画等红色非遗传习实践课程5564节,打造出融乡土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的乡村思政育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