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专版

05版:专版

06版:专版

07版:专版

08版:专版

从角色理论视角
看激发农村党员队伍活力

(2024年08月1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展春霖

阅读提示
  角色理论主要研究个体在互动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及其产生的行为,以此解释社会关系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从角色理论视角看,农村党员作为党在农村的“主力军”,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体来看,农村党员干部主要遵循角色建构、角色互动和角色嵌入三重逻辑,形成一个“建构—互动—嵌入”的分析框架。其中,角色建构是设置角色框架,角色嵌入则是扩大角色影响,而角色互动在角色建构和角色嵌入之间起着连接作用。
  认同与定位:农村党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角色建构逻辑。角色认同是对党员身份的认同,即认同其所属的政党与纲领,认同其权利与义务。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认为自己无职无权,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特别是无职党员的作用更难发挥,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为此,应每月在支部生活日组织党员就履职尽责、联系服务群众、自我约束等事项进行对账自评,最大力度调动党员参与乡村振兴、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制定完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管理办法》,让无职党员领岗参事,有岗有责。
  角色定位是在角色认同的基础上让参与者在实际场景中认清自己的角色和所承担的责任。农村党员应该立足本土优势资源,扮演好产业兴旺的“推动员”;厚植绿色发展底色,扮演好生态宜居的“守护员”;带头推进移风易俗,扮演好乡风文明的“引领员”;聚焦矛盾纠纷化解,扮演好治理有效的“管理员”;定位实现共享发展,扮演好生活富裕的“促进员”。
  榜样与学习:农村党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角色互动逻辑。角色榜样是指个体充当他人所效仿的对象,可以是优秀农村党员,也可以是农村乡亲贤达代表或农村党支部书记。各级要充分利用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强国等平台,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角大力宣传各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组织开展“我来讲党课”活动,组织老军人、老职工党员、老先进讲述在以前岗位和行业中干事创业的经历。同时通过本村支部讲、社区交流讲等形式,掀起争一流、争第一的干事创业氛围。
  角色学习是指参与者在互动中掌握技能,提高水平的社会化过程。角色学习的内容包括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榜样学习等。现实中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以会代训多、读报念文多、你说我听多,趣味少、新意少、特色少。因此,要以基层党校建设为依托,打造“镇党校+可视系统+村教学点”三核教育培训模式,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和村“两委”干部进党校进行理论学习。同时,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邀请司法、民政、农业、科技等部门的业务专家和理论骨干,全方位、多角度讲授法律、农业、新科技、新技术、新信息,加强农村党员实用知识培训。此外,还要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严格考核评估,抓好农村党员在线学习。
  渗透与蔓延:农村党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角色嵌入逻辑。角色渗透是指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另一种事物或势力。在激发农村党员队伍活力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有的农村党员表现优秀,成长为了农村党支部书记,有的成长为了农村致富带头人,有的成长为了乡亲贤达代表,他们不仅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加强基层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此,要大力实施“三向培养”工程,坚持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三向培养”工程仅完成了初级培养目标,中级培养目标是成为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或产业带头人,高级培养目标是成为乡村振兴领军人物。
  角色蔓延则指社会角色的传递和扩散现象,即一个人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现象。比如农村党员除了做好党员角色外,还应做好农民角色、家庭角色等。为此,党组织应该采取弹性策略和支持计划。探索设立“农村党员帮扶基金”,利用党费等资源进行必要的救济和帮扶,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农村党员尽快走出困境。
  (作者单位:潍坊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