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专版

05版:专版

06版:专版

07版:专版

08版:专版

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
为基层减负

(2024年08月1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彦兵

阅读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为基层减负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基层减负,必须从根源抓起,厘清权责边界,理顺职责关系,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干事创业、服务群众,把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针对基层减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需要在设立权责清单、提升考核质效、健全常态化机制三个方面着力。

  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需要找准问题症结,设立权责清单。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时指出,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基层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根基,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为基层减负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干部干事创业。在现实中,一些上级部门存在“甩包袱”“加担子”的现象,问题关键症结在于职责不清、边界不明。为此,需要设立两张权责清单,一方面设立上级部门的权责清单,明确本部门哪些工作由基层参与;另一方面要设立基层工作清单,明确基层哪些工作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设立权责清单,规范优化职权范围,实现长效减负,减负不反弹。
  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需要优化考核方式,提升考核质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控制各级开展监督检查的总量和频次,同类事项可以合并的要合并进行,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段时期内,“工作忙、压力大、任务重、问责多”是基层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成为阻碍政令畅通、严重困扰基层的突出问题。而在基层负担层层加码的背后,深究原因,仍是积弊甚深、顽固复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祟。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工作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面临的问题复杂而具体。因此,基层考核工作要注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减少形式主义、虚头巴脑的考核事项,把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出实效和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和依据,从而形成鲜明的考核导向,避免给基层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同时,相关部门要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氛围,进一步放权于基层、还权于基层,把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下移至基层,尽可能地让基层少一些压力与阻力,多一些动力和活力,让基层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对普遍发生的问题深化专项整治,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政策、部署任务、督促落实、考核检查等方面完善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机制,形成更加清晰的制度导向。要压紧压实责任,推动各级党组织切实担起为基层减负主体责任,特别是督促“一把手”对减负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项亲自处置。此外,基层现实工作中,“白+黑”“5+2”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亟需摒弃“人治”思维,回归到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上来,坚持依法行政,尊重和维护基层干部的合法权益,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避免恶性循环。
  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要强化基层资源供给,统筹推进各类资源、各项服务等向基层释放、与基层共享;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加大关心关爱力度,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负责,为干事者撑腰鼓劲,实实在在提高基层干部的获得感和群众的满意度,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谋发展、抓治理、促振兴上来。
  (作者单位:潍坊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