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潍坊日报创刊40周年特刊

山东蓝想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逐梦节能环保产业 创新引领绿色未来

(2024年08月2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瑗
  位于安丘市的山东蓝想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在20年时间内,从一家只有几十万元产值的小玻璃钢企业发展成为国内有名的环境治理和节能环保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创成型中小企业前200强”“山东省隐形冠军企业”“山东高端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其产品先后获得“山东省金桥奖”“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奖”“山东省优秀节能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蓝想环境高速发展的秘诀何在?在于高度重视人才引育创新,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切实让人才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蓝想环境聚焦科技需求,凝聚人才合力。聚焦“节水消(白)雾”“储能及热能应用”“碳中和捕碳减碳”等技术领域,精准引进培育各类专业人才,突破行业技术研发难题,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公司建立了人才“引、育、留、用”工作机制,汇聚了一支由111名科技研发人员组成的优秀团队,其中兼职专家5人,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鸢都产业领军人才等杰出代表,以及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和潍坊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研发创新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重视人才梯队建设,通过设立专项培训计划、鼓励员工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目前已培育内部研发人员30余人,为公司的创新研发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推动了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品质量的显著提升。目前公司拥有授权的专利151项。
  针对人才难招难留的问题,蓝想环境依托项目攻坚,精准招引人才。通过项目共建、合作攻关等方式,借助一流大学、科研院所的高端人才资源,培养企业的技术研发人才,建设公司科技创新研发平台,让企业直接成为高校研发的基地,为招引各类人才开辟了新的渠道。2024年与华北电力大学徐进良教授合作,成功获批了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提出了耦合固液相变蓄能的热泵海水淡化工艺。这一创新技术不仅攻克了固液相变蓄能的技术难题,还满足了海水淡化及新能源消纳的重大需求,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重要力量。
  为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蓝想环境搭建用才平台,实现创新发展。积极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与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安热工研究院、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德国BK公司等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搭建了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及装备研究中心、节能节水联合研究所、工业冷却设备检测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多个产学研平台,实现了前沿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一系列平台的建立,为蓝想环境在人才培育、技术研发以及产品创新上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实现了冷却塔主动除雾技术、循环水监测系统、循环冷却水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等多项成果落地应用。截至目前,这些成果已为蓝想环境带来了总计达到10亿元的经济效益,也促使蓝想环境坚定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推动公司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地向“新”而行,“质”焕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