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前进

——读《朝鲜战争》有感

(2024年11月01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任祥国
  近期,《志愿军:存亡之战》热映,观影之余,我又找来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的《朝鲜战争》一读,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场战争。阅读过程同观影过程一样,让我热血沸腾,也让我多次流泪,不忍掩卷。
  本书生动而真实地记述了70多年前那场震撼世界的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战国最多、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在那块“世界上最不适宜大兵团作战”的地区,武器装备极其悬殊的交战双方构筑了世界战争史上最复杂的工事,跨洋过海登陆朝鲜的美军实施了将这块土地变成“世界上最没用地方”的轰炸,而为保家卫国出兵朝鲜的上百万志愿军用生命进行了感天动地的殊死战斗。这是一场充满突变的战争,是一场结局出乎交战各方预料的战争,是一场至今仍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与军力角逐的战争。
  作品最感动人的,是对战争中普通士兵的记述和描写。士兵,是战争中最普通、最重要、最大数量的人,打起仗来,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曾穿着单衣埋伏在零下40℃的盖马高原上,好多战士被冻成了“冰雕”还保持着战斗姿势;他们端着步枪、抱着炸药包勇敢地冲向敌人的坦克;他们曾一波倒下第二波继续冲锋,直至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他们面对敌人的燃烧弹、面对“范弗里特弹药量”的轰炸毫无畏惧,仍坚守阵地;他们用自己的身体蹚开雷区,为后面攻击的部队开路;他们吃的是有限的炒面,饿着肚子勇敢追击敌人……读着读着,那一个个倒下的志愿军战士的身影如在我的面前,一次次地让我掩卷而泣!没有人否认高科技武器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可世间万事万物,人的因素第一。他们都那么年轻,却牺牲得惊天动地,他们值得今天生活在和平中的每一个中国人铭记:记住我们这个民族曾有过如此优秀的儿女,记住我们这支军队有如此不屈的精神。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我们必须记住,因为他们与我们血脉相连,他们与我们走在同一个民族的历史里。导演陈凯歌在影片放映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哽咽着说:“我最怕的就是忘记,怕他们被忘记。”对这些“最可爱的人”,我们又怎能忘记?我们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
  史料生动翔实,叙述纵横捭阖,构成战争历史的各个侧面均有丰富而深刻地揭示,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让人充分领略了著名军旅作家的文学功力。在作品中:交战双方每一天的作战决定、作战行动、作战路线;战场上一座山头两侧战斗人数是多少、武器是什么,坚守这座山头的志愿军排长叫什么,班长的家乡在哪里;战线上大兵团推进中,哪一支军队最先达成作战目的,令作战目的最终实现的至关重要的细节是什么;战后当事人对同一事件的回忆会有不同,各国史料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也会不同,那些细微的出入究竟在哪里……作者从这场战争当时的历史背景到战争中的五次大的战役到最后历时两年多的停战谈判,在查阅国内、国外大量历史资料和对一些关键人物进行采访后都进行了生动翔实地叙述,使作品读来真实、生动、感人,又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史料价值。
  我们今天再读《朝鲜战争》,再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就是要在书中、影视中通过对祖国、民族、理想、精神、信念、意志等因素,与我们的前辈相识相知。一个人、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不屈的精神。
  正如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主人公李想的一句话打动了无数人,他在接到军长撤退的命令时说:“军长,我们回不来了,一营倒下了,你们继续前进!”某部官兵在看到这段时也集体起立,充满激情地高呼:“我们继续前进!我们继续前进!我们继续前进!”声音震天,威武有力,以此铿锵回应了先辈们传递到他们身上的使命!这一刻“英雄”穿过时空,与现实达成链接!
  是的,我们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