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邵光耀 刘伟
“民以食为天”。为更好保障群众“舌尖上安全”,我市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持续加强和规范食品生产监管工作,压紧压实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风险防控和治理,守牢食品安全底线,2024年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问题,生产环节食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群众吃得更放心,生活更安心。
标准引领
让安全风险更可控
潍坊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肉蛋奶总量、禽肉产量、畜牧业总产值、食品生产企业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目前,全市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3302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279家,超过4亿元的企业44家。食品产业持续呈现出快速增长、高质量发展强劲势头,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如此众多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如何确保食品安全?标准是引领,是不可逾越的底线红线。比如在预制菜产业发展方面,我市领全国之先,率先发布《预制菜加工技术规范》5项系列地方标准,解决了预制菜产业发展过程中概念不清、领域界限模糊、工艺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有效地提升了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水平,确立了我市在预制菜领域的全国领先地位。
立体监管
让安全隐患无处逃
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潍坊市食品生产监督检查事权划分的指导意见》,细化了市、县、乡(镇、街道)三级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事权,建立了事权清晰、权责明确、上下联动、执行有力的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机制,形成了纵向责任明晰和横向协调联动的立体监管模式。
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出台《潍坊市市级食品安全专业执法检查工作制度》,集合市、县两级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力量,组建食品安全专业执法队伍,对全市食品生产者每周开展随机检查和每季度组织异地交叉检查,发现违法线索及时移交执法办案机构,严格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层层传导,全面提升监管效能,有效破解了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不到位的难题。
针对企业存在的共性关键问题,我市创新“1+1+N”,督导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制定一个指南,拍摄一个视频,组织N次培训,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制定了《潍坊市食品生产企业消毒指南》,指导企业规范清洗消毒程序,制作了一个《食品生产企业关键通用工序食品安全控制指南》视频,在洗手、消毒、更衣、物料传递等关键工序给予企业指导,督促企业对原料采购、验收、投料、加工、设备、包装、贮存、检验、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进行控制,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实现食品从原料采购到销售全环节追溯,确保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食安帮扶
让企业发展有动力
监管不是紧箍咒,而更像是网,过滤掉不安全、不规范的企业产品,保护群众、净化市场。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有些企业因对相关规定政策掌握不全面而产生违法违规行为,以无心之失酿成大错。
“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抓好食品安全靠标准引领,靠严格监管,也靠生产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提高。我们在聚力标准引领、强化安全监管的同时,创新性开展‘食安护航’帮扶行动。”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英杰说。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市市场监管部门对全市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摸底,掌握了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类型、安全管理状况,并和县市区共同选定一批有风险防控难题的生产经营企业作为帮扶对象,进行重点帮扶。
我市还开展了“专家行”行动,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把脉会诊”,推动企业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生产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帮助解决企业执行标准、工艺管理、技术改造、检验检测和法律法规等方面诉求。同时,我市积极发挥科研院校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促进企业和科研院校的有效对接和成果转化。
记者了解到,2024年的“食安护航”帮扶目标全部完成,已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企业31家,培育高端品牌企业2家,指导风险防控企业10家,开展检验能力指导2家。通过帮扶行动,全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