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晓杰 文/图
“未来,每个智能仓库都会像一个有智能交通系统的智慧城市一样。仓库里的每条巷道相当于城市的车道,叉车相当于大卡车,料箱机器人相当于小巴士,快递分拣机器人运载力最小但速度最快,就相当于小汽车。巷道的通行能力是道路的信号灯,每一台车、每一个机器人都是自动驾驶,它们的信息协同由智慧城市的中控系统来完成。”近日,位于潍城经济开发区的山东快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兵向记者描绘的创业愿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四面墙内智能驾驶”。
48岁的黄兵是江苏省昆山市人。2023年,他来到潍城经济开发区开始梦想历程。“几年前,在和朋友的一次交流中了解到‘物流机器人’这一行业,嗅到巨大的商机,觉得发展前景非常广,于是就想尝试一下。”黄兵之前是一家台资企业的高管,待遇不错,可是总觉得应该找一个新赛道搏一搏,才能让人生更丰富、更有意义。于是他开始多方面涉猎这方面的知识,为自己蓄积能量。
从小仓库起步,做新行业的拓荒者。“公司总部在上海,是全球领先的移动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以人工智能算法的软件系统为核心的智能物流机器人,为电商物流平台完成完整的订单智能履行系统。”黄兵介绍。
黄兵认为,这个商业机会绝不只是来自于电商行业需要物流机器人,而是凡是有内部物流需求的行业都需要以智能机器人为核心的系统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电商、零售、汽车、医药等行业。于是,他在几年前开始考虑如何将“物流机器人”这一行业拓展,选址也成了他思考的一个问题。
“当时,潍城区组织到上海总部去考察,看到这一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向我们抛出橄榄枝,给了很多政策方面的支持。”黄兵说,最后选择来潍城发展,是因为一个企业家朋友的引荐,经常听他说潍城区的营商环境以及优惠政策,加上潍城经济开发区园区党委及服务企业专员的积极支持和贴心服务,为他们落户项目扫除障碍,也让他们坚定在这里生根发芽的信心。
以不同的战略赢得市场。“我们在生产过程中,采取‘订单式服务’,根据各行各业的需求来‘定制’。”黄兵介绍,他们通过后台操作系统,利用机器人协调、场景均衡、订单优化、数据挖掘等聚合在一起,完成一个仓的复杂作业,产生巨大的场面震撼力和效率推动力。
匠心钻研技术,为客户带来颠覆性改变。如何提升客户服务体验,让产品更加符合客户需求,是黄兵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技术是我们的核心。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对技术人员的培养,深耕专业技术和服务,为仓储物流及智能制造提供行业内最完整的物流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黄兵说,电商、第三方物流行业是快仓智能最早服务的两个行业,用户都是各自所属行业的领军企业,如今,他们有丰富的产品、海量的订单、强劲的研发能力,同时用户也是投资方,快仓智能与他们建立了深度合作,快速地形成了行业级解决方案。
时值国内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传统产业升级”的大背景,零售、汽车、医药等行业也纷纷投入到对模式、效率颠覆性改造的大潮中,许多企业希望快仓智能能为其量身定制一套智能内部物流系统解决方案,以缩短其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过程。黄兵和团队通过驻场式调研各个不同行业的潜在用户,了解每一个内部物流相关细节,抽取复杂的场景特征,基于物流机器人与操作系统产品,结合快仓智能的核心能力和优势,做出标准化产品和定制化产品兼具融合的解决方案。
现在的快仓,已然奔跑在路上。“我们不仅要做智能物流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更要做智能内部物流产业链上的厂商,以行业级产品,赋能并改造传统内部物流业态。”黄兵表示,他们将加大与高校的合作,扩大研发队伍,以更优质服务为用户带去便捷体验,实现“四面墙内智能驾驶,让人类不再搬运”的创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