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赋能
构建城市治理新格局

(2025年02月15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并明确要求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当前,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构建城市治理新格局,必须积极发挥数字赋能作用,充分激发城市智慧治理活力,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建立健全系统规范、智能精准的城市综合治理大数据平台。首先,要遵循系统观念,聚焦城市设施运行、环保治理、应急响应、生产生活服务等领域,将数字技术有效嵌入城市治理的各个环节,全方位推动城市治理的精准化。其次,要按照实际需求和部门职责,建立规范化的主题数据库,将各部门数据采集录入到该数据库中,并定期进行动态更新,以便随时获取最新数据,形成跟踪识别、预警预测、研判分析和反馈处理的治理工作闭环,全面提升城市治理决策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再次,要拓宽社会参与的权限和范围,合理开放公布政府决策和信息数据,并建立专门的评估反馈模块,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让群众深刻感知和参与城市治理决策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反馈的全过程,真正发挥多元主体共治力量。
  建立健全高效协作、智慧共享的联动管理体制机制。首先,整体上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科技支撑的综合治理体制。其次,要理顺层级关系,横向上建立跨部门、跨领域、跨专业的高效协作治理机制,纵向上形成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的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组织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并切实向县级以下部门放权赋能。再次,要依托城市综合治理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主题数据库作用,形成畅通的部门数据传输通道,全面推动数据的有序开放和共享对接,打破传统城市治理中“条块分割”的僵化局面,实现各部门互联互通、智慧共享和开放协同。此外,要切实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加强干部系统化、专业化培训,真正提升干部治理能力,打造过硬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筑牢城市数字治理重要根基。
  建立健全城市数字治理全周期管理的安全防线。首先,要形成科学统一、运行畅通、监督到位、高质高效的安全保障机制,并根据各部门职责,配套制定权责明确的安全管理办法,实行“一把手”责任制,真正建立起城市安全治理工作的权威性。其次,完善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查漏补缺内容规定,并加强安全审查力度,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严肃查处数字安全违法行为,切实提高违法成本,增强城市数字治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再次,要严密监管城市综合治理大数据平台的数据传输,并持续强化科技创新,筑牢“防火墙”,织密“防护网”,为城市数字安全治理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此外,要着力提升全民数字安全素养。针对重要的个人和组织数据,要定期开展强加密和多备份工作,防止网络中断、硬件故障和软件崩溃带来的数据价值损失或陌生访问。同时以社区为单位,定期举办数字安全学习交流会,培养群众对警惕数字安全的常态化思维,形成最广泛的监督力量,为城市数字安全治理奠定最为深厚的基础。
   (作者单位:诸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