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石莹
4月22日,在位于临朐县的山东华建铝业集团,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全速运转,一块块方形铝锭经过反复轧制,如同“擀面皮”般逐渐变薄,最终形成一卷卷铝卷。在距离华建集团170公里的高密市,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的故事在春天里蓬勃生长。秉承“改善即是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理念,豪迈公司问鼎轮胎模具、气门芯等5个制造业单项冠军。
面对困难挑战,华建集团创新求变,在铝合金门窗的基础上,探索新能源汽车配件新蓝海。在新项目流水线调试过程中,华建邀请豪迈为其量身定制机器,原先由37人操作的流水线,现在仅需6人;加工一个零部件所需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1小时。作为细分领域链主企业,豪迈秉承“给别人信心,就是给自己机会”的理念,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为本地区其他企业发展“添柴抱薪”。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在潍坊,企业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热带雨林式的共生共荣。从“我为企业找订单”到“我为企业组主场”,政府变身资源“链接者”,推动企业的先发优势和“看家本领”扩大为产业链上的系统优势,一个个新的增长极加速形成。
行业龙头:
转身进军新蓝海
山东华建铝业集团是一家以铝型材生产及铝精深加工为主导的企业。近几年,在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竞争愈加白热化的市场压力下,华建集团在保持门窗行业全国领先优势的基础上,转身进军新蓝海,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
在临朐国际会展中心一楼的华建展厅,一辆由铝材制成的车架引人注目,传统箱车大多以钢铁为原料,在同等配置下,一辆铝制箱车重量轻30%左右,汽车重量每减少10%,燃油能耗可降低6%至8%,二氧化碳排放可降低13%。
从门窗革命到智造升级,创新不是单点突破,而是系统性重构。在华建铝业的智能制造车间里,32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将铝型材转化为全铝箱体、防撞梁等轻量化组件。这里见证着华建更大的战略布局:通过与比亚迪等车企合作,以铝型材替代钢铁可实现车辆减重三分之一,推动燃油汽车能耗降低、电动汽车续航提升,同时推动交通装备的轻量化进程。
生产环节的完善与优化,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去年9月份,我们的工业模机需要升级,亟需新购置一台新型工业模机,县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结合潍坊市推出的‘地产互采’政策,主动为我们企业牵线搭桥,最终促成了与山东豪迈集团的合作。”华建铝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张皓然介绍,以往企业都是从南方购置,这次通过“地产互采”政策,企业不仅在当地就找到了完全适配的模机,采购周期也大幅缩短,省下了一大笔运费和物流成本。
面对当前严峻的市场环境,企业之间的合作为未来行业发展打开了新的机会窗口。越来越多的企业向内降本增效、向外抱团取暖,通过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获得“战斗力”。
“冠军企业”:
给别人信心就是给自己机会
五轴机床作为高端制造业的关键设备,主要用于加工复杂曲面,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模具制造等领域。在华建铝业模具制造中心,从豪迈集团订制的300余台五轴机床在有条不紊地运行,这些精度高、动态响应快的数控设备不仅契合了铝型材行业对复杂结构件的高效生产需求,也带动临朐铝加工产业集群向精密制造领域延伸,为区域产业链价值提升注入新动能。
“我们原本要从南方一家大企业订制机床,没想到家门口就有五轴机床的生产企业,还是行业巨头。”华建集团项目负责人高明林介绍,传统产线需要车工、铣工、钻工等多工种协同,通常每台设备需1至2人轮班,生产线升级后,一个人即可负责4台设备的监控和异常处理,人力成本降低60%左右。
华建集团与豪迈集团联合研发的五轴加工中心设备首次应用于国内铝型材模具制造领域,开创了行业智能化升级的先例,在初次合作就实现“双向奔赴、一拍即合”的基础上,华建铝业模具制造中心的五轴加工中心与豪迈集团签约,大批量采购并共同创新研发专用机型。
“创新”是豪迈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从一家县城的小工厂起步,豪迈集团用了近30年时间,从一个仅有34名员工、100万元资产、负债96%的机械维修小厂,发展成为总资产200亿元、多项产品行业领先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企业一以贯之的就是“全员创新”“改善即是创新”的“方法论”。
“创新不必是颠覆式的变革,把效率提升了是创新,把质量改善了是创新,把成本降下来是创新,把复杂变简单更是创新。”基于这样的理念,豪迈帮助客户改良“不称手”生产工具的案例屡见不鲜。公司成立之初,豪迈的员工通过送货途中为胶东一带种花生、卖花生油的村民改良设备,从而生产了花生榨油机。“只要客户把活交到我们手上,我们就想方设法干漂亮,一进我们公司,就能看到墙上写的‘给别人信心就是给自己机会’。”豪迈创业团队34人之一的柳胜全说。秉承这样的理念,豪迈集团持续改善,锤炼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创业之初,豪迈便瞄准专用机床攻关,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之后便开启了以自研装备支撑企业核心业务的进取之路。
五轴加工中心代表了机床制造业的先进技术水平,而摇篮转台则是实现五轴加工的核心。以前摇篮转台需从国外进口,然而一次大规模的扩产订单,让豪迈意识到核心技术不能总是受制于人。“当时需要采购德国进口设备,并且要等待8个月以上,这样会严重拖延工厂的生产进度。于是,我们就下定决心自己干!”摇篮转台的设计研发,涵盖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气控制等多种学科,还要保证精度、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密封,是一个系统性难题。但研发团队以攻克难题为乐,一点点去尝试、去改善,在一次次失败中不断摸索成功路径。
功不唐捐,经过反复论证实验,豪迈实现了立式五轴加工中心、卧式五轴加工中心、精密加工中心、超硬刀具五轴激光加工中心等高端数控机床以及关键部件直驱转台的自研,在此基础上,集团的下游应用领域也从模具制造拓展到工程机械、汽车制造、3c电子等领域。
在“工业母机”的基础上不断开疆拓土,豪迈集团构建起优良的制造体系,拥有了自己的研发设计中心、铸造工厂、焊接工厂、机械加工工厂,自研装备涉及100多个种类,达到了2400余台,五轴类加工中心占比80%以上,能够提供从毛坯到成品的整体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
有为政府:
链接资源激活有效市场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潍坊市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信息不对称、合作渠道有限等问题,为链上企业搭建更加高效的对接平台,促进各类企业、产品、服务、市场精准对接。
在临朐县,龙头企业“地产互采”对接会梳理了本地企业产品配套需求,提升行业内产品互采互用比率,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构建“互为上下游、形成产业链”的产业生态圈,企业轻装上阵即可实现“快步跑”。
在昌乐县,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海刚介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我帮企业组主场’作为我们2025年度‘我为企业找订单’系列活动的一部分,首场装备产业专场对接会就吸引了9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加。我们为企业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有效推动企业间的合作共赢。”
安丘市举办龙头企业“地产互采”对接会,梳理本地企业产品配套需求,提升行业内产品互采互用比率。山东三源铝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赫对“地产互采”对接会赞不绝口:“通过跟本地企业潍坊大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建立采购合作关系,采购周期缩短8天,运费、物流成本降低40%以上,从原来的五六百元,降到当前二三百元。”过去,该公司物料采购大概有40%以上是省外采购,通过“地产互采”对接会能更多实现本地采购,不仅降低采购成本,而且缩短采购周期。
这是一场以企业为主角的“服务革命”,我市推出的“我帮企业组主场”活动,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打破传统政企关系,将“企业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企业”,让“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单”,为企业搭建起精准对接的平台,展现了政府助力企业发展的决心与智慧。
企业的拼搏进取、政府的担当有为,是潍坊以制造业当家的鲜明注脚。面对市场的变化,企业相互支持是突破困境的有效路径之一。同舟共济,不是权宜之计,是大势所趋,而政府以精细化的服务模式创新,让制度创新的“深度”拓展出产业跃升的“高度”,有为政府激活有效市场,风雨兼程中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