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文婷
作为目前中国县级建制中种植生姜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县,安丘常年种植大姜面积20万亩左右,年总产量近100万吨,已成为江北最大的生姜生产基地,保鲜生姜国内市场年销售额60万吨,覆盖全国1300余个批发市场。
一块姜,凭什么“征服”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安丘的种植户有自己的“独门技巧”。走进凌河街道石家庄村红芽姜种植示范基地,满目的生姜植株枝肥叶厚、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有名的“种姜达人”吴忠波给记者算了一笔丰收账:“从元旦到现在,纯收入70余万元,冬季卖礼盒,一斤能卖到40元,这一茬姜5月初就能上市,收益同样可观。种植10亩红芽姜,年收入能破百万元。”质朴的话语中难掩丰收的喜悦。
生姜种植看似简单,实则这里面有“大姜究”。想要突破自然环境的限制,在上市季节上做文章,就需要强大的科技加持。2021年,吴忠波开始尝试采用大棚栽培反季节鲜食红芽生姜,在地下60厘米的地方铺设了“地暖热泵”,应用地暖温室栽培等现代化新技术,让红芽姜可以赶在春节期间上市。
从这里开始,安丘的生姜成功“住”进了地暖温室,一年两种两收,亩均产量达到了5000公斤,同时错峰上市,实现了收益成倍增长。在吴忠波的带动下,不少生姜种植户开始采用地暖温室栽培技术,仅这一个种植园区就新增了13个地暖棚。
科技有时润物无声,安丘的姜农已经习惯于与科技打交道。“现在的高标准大棚配备了诸多现代化设施,如自动卷帘机、自动放风机、水肥一体机等,大大提高了生姜的产量和品质。通过手机就能远程操控,管理上比较省力。”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吴忠波正欣然拥抱新技术。
10亩大棚年收入破百万元的另一个秘诀,是品种选择。“多年前,我们就开始引导姜农从传统模式种植向特色种植转型,多番考察,最终选择了红芽姜这个品种。”石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吴忠仁介绍。红芽姜在根茎脆嫩时收获,因姜芽淡红色而得名,口感脆嫩多汁,符合华南、西南地区吃嫩姜的习惯,市场广阔。因地制宜做优特色农业,红芽姜为石家庄村开辟出了致富大“钱”景。
站在石家庄村,纵观红芽姜致富过程,会发现科技挺起了产业发展“脊梁”。创新解决生姜种植重茬难题、率先应用地暖温室栽培等现代化新技术、因地制宜做优特色农业,“三管齐下”,绘就出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图景。
从田间地头诞生的“黑科技”,为安丘生姜产业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一次次看似不起眼的科技突破,让安丘生姜产业实现了由亩产数量向亩产质量、亩均收入转变。安丘姜声名鹊起,逐步“征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