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隋炜凤 文/图
在潍坊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一位本土音乐创作者正用音符描绘着家乡的山水人文,用歌声传递着对故土的热爱。他就是王斌——一位扎根潍坊、以音乐为笔书写家乡故事的青年作曲人。近年来,他推出的作品充满鲜明的本土特色和真挚的情感表达,逐渐成为宣传潍坊的一张“有声名片”。
“读家国、读奋斗,读心与心交融,读梦与梦相通,读血脉读温暖,读与天地往来,以热血筑新的长城……”近日,在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王斌在钢琴前边弹边动情地演绎这首《读你》,这首音乐作品风格厚重又富有层次感,以悠扬婉转的旋律将齐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娓娓道来。
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王斌以春秋战国时期修筑的齐长城为主题,创作了这首气势恢宏的音乐作品《读你》,意在表达爱家爱国的博大情怀。
“80后”王斌是本土成长起来的音乐人,他5岁学钢琴,上高中时开始跟专业老师学作曲,在大学里专攻作曲,2011年入职潍坊市文化馆,成为一名作曲工作者。2013年,他创作的混声合唱《飞梦的地方》赴台湾省参加“宝岛情”合唱音乐会并获得银奖、优秀原创作品奖。
王斌的创作始终围绕潍坊的地域文化展开。从白浪河的粼粼波光到青州古城的千年文脉,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民俗韵味到潍坊风筝的翱翔之姿,这些独特的本土元素都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源泉。
在他的代表作品中,《潍水谣》用女声小合唱的形式吟唱潍水的历史变迁,融合“三月三”风筝元素,引发市民共鸣。童声小合唱《捏泥巴》将高密聂家庄泥塑与孩子们捏泥巴的嬉戏场景淋漓尽致展现出来,表达了促进文化传承的美好愿景。表演唱《念月》融入了潍坊民间音乐元素,再现了潍坊“念月”这一民间习俗。舞蹈音乐《故乡的花毽》,以青州花毽为创作元素和舞蹈道具,将地域特色与现代舞蹈融为一体。目前,他正在创作一首新作品,是以山东民间小调为元素、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歌曲,体现着潍坊地域特色。
“青史里你自豪地走过,捧出千年不朽的传说,每一粒沙中都藏着秋色,那是万物生长并作的收获……”这是王斌和同事王蕾创作的表演唱《长河安澜》中的内容。“长河”泛指滋养、哺育山东儿女的河流。王斌创作这首作品的初衷是讲好黄河故事、激活运河记忆。该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群众优秀新创文艺作品汇演、新创作优秀剧目、小型剧(节)目展演,是2024年潍坊市重点文艺作品扶持项目。
“音乐是跨越地域的语言,只有先扎根本土,才能走得更远。”王斌坚持深入基层采风,走访十笏园、坊茨小镇等文化地标,与老街居民对话,让作品既富有现代音乐的表达形式,又饱含沉淀百年的文化基因。
除创作音乐作品,王斌还参与策划群众文化演出等活动,担任过多场大型晚会的音乐总监。在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人文情景晚会《何以潍坊》为国内外嘉宾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王斌不仅为晚会量身打造了歌曲《潍坊的月亮》,还担任整场活动的音乐编曲。
王斌用音乐搭建起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潍坊与世界的桥梁。这位坚持“为家乡而歌”的音乐人,正让世界听见潍坊的节奏。
“音乐是跨越地域的语言,只有先扎根本土,才能走得更远。”王斌坚持深入基层采风,走访十笏园、坊茨小镇等文化地标,与老街居民对话,让作品既富有现代音乐的表达形式,又饱含沉淀百年的文化基因。
除创作音乐作品,王斌还参与策划群众文化演出等活动,担任过多场大型晚会的音乐总监。在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人文情景晚会《何以潍坊》为国内外嘉宾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王斌不仅为晚会量身打造了歌曲《潍坊的月亮》,还担任整场活动的音乐编曲。
王斌用音乐搭建起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潍坊与世界的桥梁。这位坚持“为家乡而歌”的音乐人,正让世界听见潍坊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