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艺华
通讯员 杜纪涛 刘燕青
在峡山湖畔,一座占地340亩的生态化教育殿堂——峡山瀚声学校,正以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卓越的教育成果,成为教育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学校秉承“立足未来,人文与科技并重”的生态教育理念,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成长环境。
自然与科技交融,构建生态校园。走进峡山瀚声学校,仿佛踏入了一幅生动的教育画卷。国家级塑胶跑道上,学生们奔跑的身影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足球场、网球场、轮滑场上,汗水与欢笑交织成成长的旋律。现代化体育馆内,游泳馆的碧波荡漾,篮球馆的呐喊声此起彼伏,演艺中心的华彩灯光照亮了梦想的舞台。探索馆激发着学生们的好奇心,艺术馆流淌着创意的灵感,家政馆则培养着学生们的生活技能。13万平方米的建筑群,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学生们成长的乐园。
文化为魂,培育时代新人。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自育、自学”理念深深融入教育血脉之中。以课程为根基,课堂为枝叶,活动为花朵,构建了一个滋养生命的活水生态系统。在这里,教师们如同点燃火把的引路人,学生们则是驾驭风帆的探索者,师生共同书写着双向奔赴的成长故事。
多元课程,绘就个性化成长图谱。学校以国家课程为基石,夯实学术基础;以融合课程为桥梁,拓宽国际视野;以校本课程为羽翼,展现个性风采。从STEAM实验室的思维碰撞,到田园课堂的泥土芬芳;从“小先生课堂”的自信表达,到“35微课堂”的精准突破,每一门课程都成为学生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创新课堂,激发求知欲望。峡山瀚声学校以“教师赋能、学生主角”为理念,构建三级提升体系,推动教学从“传授”向“共生”转变。“小先生制”和“微课堂”的引入,课堂变成了思辨的舞台,学生们在探索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德育为先,照亮成长之路。学校通过主题课程厚植家国情怀,课堂嘉年华激扬青春风采,在“华夏农场”里体验耕读文化,在“品格银行”中储蓄美德。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同火种一般点燃了学生们的内驱力,培育出“生活优雅、学习自主、发展全面、个性张扬”的瀚声学子。
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教育部美育学堂、山东省文明校园……荣誉的背后,是峡山瀚声学校对教育本质的坚守与追求。但比奖牌更珍贵的,是4500余名师生眼中跃动的光芒,是家长嘴角欣慰的微笑,是这片教育沃土上生生不息的希望。
峡山瀚声学校,以生态之名,行教育之事,点亮了一盏盏心灵之光,照亮了学生们通往未来的道路。在这里,教育是春风化雨的温柔,是静待花开的耐心,更是破茧成蝶的壮美。峡山瀚声学校,正以独特的生态教育模式,书写着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