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廉本色铸就为民丰碑

——访中共潍坊市委党史研究院专职副书记吕俊峰

(2025年07月19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薛静/文 肖雪/图
  30年前,一位县委书记走进田间地头,带领群众盖大棚、建盐田、挖虾池。30年后,蔬菜大棚成了老百姓的“摇钱树”,盐碱荒滩变成了“粮仓”“银山”。这位县委书记就是王伯祥,他用实干与担当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答卷,用一生诠释了“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
  王伯祥同志是习近平总书记肯定的“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作为潍坊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他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范,不仅在过去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新时代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为更好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弘扬王伯祥先进事迹和精神品质,我市举办了王伯祥事迹陈列展和王伯祥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共潍坊市委党史研究院专职副书记吕俊峰全程参与了这两项工作,这段难得的工作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王伯祥事迹陈列展共有400多件实物、图片、视频,都是我们一件一件、一张一张收集来的。筹备的过程对于我们而言,也是一次精神世界全新洗礼的过程。”吕俊峰说,王伯祥同志最令人敬佩的精神品格就是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他始终保持廉以修身的自律作风,给自己立规矩、划杠杠,把清正廉洁奉为毕生行动指南;他始终坚持廉以齐家的言传身教,对家人立下铁规矩:“公家的光一点不能沾,群众的事一件不能亏!”他始终坚持廉以谋事的工作准则,明明白白告诉所有人:工作是给多数人干的,不是给少数人看的;他始终坚持廉以用权的果敢担当,从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陈列展中,有一张手绘的图片令无数参观者驻足。一辆“130货车”上,一台冰箱,几把破旧桌椅,一张年代感十足的木床,还有十几个塞满旧衣物的纸箱子。这就是王伯祥离任县委书记、赴潍坊市任副市长时的全部家当。但他留下的,是20多万个蔬菜大棚,是120万亩棉田、盐田、虾池,是将近5000家企业,是10万多个“万元户”,是百姓认可的干部队伍……朴素的陈述,拥有激励人心的巨大力量。吕俊峰介绍说,陈列展开展的时候,没有剪彩、没有仪式,但参观的人却络绎不绝。自今年3月正式开展至今,展馆每天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总计已接待参观讲解480余场、25000余人次。
  在王伯祥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吕俊峰现场讲述了王伯祥的廉洁事迹,语言平实却生动有力。透过吕俊峰的讲述,观众们仿佛看到了那位在泥土中扎根、将民心留在田埂上的“百姓书记”,听到了他“为人民服务”的铿锵作答。“作为党史部门,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党史研究和宣传教育的主责主业,在王伯祥先进事迹的深化研究、宣传教育等方面创造性开展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奋力干出一番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真业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潍坊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吕俊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