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茨小镇的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活化路径

(2025年07月19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孙雷雷

  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历史传统的传承,更是增强地区文化认同、凝聚发展合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电视剧《南来北往》的热播,位于潍坊市坊子区的坊茨小镇凭借其原汁原味的老街风貌、特色鲜明的年代建筑以及中西合璧的文化韵味,迅速成为社交媒体热议的焦点。坊茨小镇的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既关乎对独特历史印记的守护,也为同类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坊茨小镇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
  独特的多元文化交融底蕴。坊茨小镇承载着近代工业文明与齐鲁传统文化碰撞融合的独特历史。“坊茨”是德语对“坊子”的音译,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日本相继在此进行殖民建设,留存了大量德日式建筑群,如坊子火车站、煤矿工业遗址等,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异域风格和历史价值,成为研究中国近代殖民史、工业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齐鲁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传统民俗也在此扎根,形成了中西合璧、古今交织的文化景观,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丰富且差异化的资源。
  完整的历史建筑遗存体系。坊茨小镇保存了较为完整的近代历史建筑群,建筑类型涵盖住宅、公共设施、工业建筑等多种类别。德式建筑多采用券廊式、联排式结构,运用石材、木材等材料,体现严谨的工艺风格;日式建筑则融合了木构架与现代建筑元素,呈现简洁实用的特点。这些建筑的空间布局、装饰细节及建筑材料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构成了具有地域标识性的历史建筑遗存体系,为开展建筑修复、历史场景复原等保护工作提供了实体依托。
  政策与区位资源优势。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2008年7月施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为坊茨小镇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同时,坊茨小镇地处潍坊市区近郊,交通便利,依托潍坊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能够有效吸引游客。此外,当地高校、文化研究机构在历史建筑修复技术、文化遗产数字化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多方资源的整合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坊茨小镇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做法
  坊茨小镇的变迁是潍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小镇紧扣“保护与活化”的发展主线。
  坚持政府主导,高标定位,超前进行规划设计。一是借助潍坊市列入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争创文化名城的有利时机,积极实施坊茨小镇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为坊茨小镇保护开发提供保障。二是明确目标定位。坚持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与城市更新、文旅融合、产业布局相结合,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潍坊市产业消费活力区、文旅融合示范区、城市更新样板区。三是高标准规划设计。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汇集各方高水平团队力量进行规划设计,确保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四是实行一体化开发。探索“F+EPC+O”模式,实行策划、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推进。
  坚持产业支撑,市场化运营。一是加快推进招商工作。重点以2.5产业和第三产业为目标,依托现有历史建筑和虞河自然景观,招引高端服务、文旅商旅、技术研发等项目和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区域总部及分支机构,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二是加快现有成熟院落运营。与各文化资源做好沟通衔接,按照“突出节庆、日常不间断”的原则举办书画展、摄影展、文艺演出等多项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小镇的知名度。三是强化文化产业开发利用。将坊茨小镇部分区域打造成为聚集小规模创意产业工作室、画廊等艺术化生活社区。依托虞河沿岸秀丽风景,引驻国际化健康品牌机构,布局全生命周期医养健康项目,打造集综合医疗、健康管理、养生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潍坊市医疗康养高地。
  坚持宣传先行,营造浓厚氛围。建立“新闻+政务+服务”机制,积极做好宣传、运营、推广工作,进一步完善融媒体矩阵,通过“新派新闻”“看见潍坊”多平台相融转换,全媒传播进行推送,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作用。
坊茨小镇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创新“文化基因解码”式保护模式。坊茨小镇的多元文化融合特征,启示当代文化遗产保护需深入挖掘其独特的“文化基因”。通过建立文化遗产数据库,运用考古研究、文献分析、口述史采集等方式,全面梳理德日文化、齐鲁文化在小镇中的融合脉络与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制定差异化的保护策略,对德日式建筑重点开展结构加固与风貌修复,对齐鲁民俗文化则通过活态传承与场景再现进行保护,为多元文化交织地区的遗产保护提供科学路径。
  打造“文旅+社区”共生发展范式。以坊茨小镇为范例,打破传统文旅开发中社区与游客割裂的局面,构建“文旅+社区”共生发展模式。鼓励居民参与文旅产业,将闲置住宅改造为民宿、特色工坊、文化体验空间,使居民成为文化传播者与旅游服务提供者;开发德日风情体验、齐鲁民俗研学等特色旅游产品,让游客深度感受历史文化魅力的同时,带动社区经济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社区生活品质提升与文旅产业繁荣的多赢局面,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方向。
  探索数字化技术赋能新路径。面对当代快速发展的科技环境,坊茨小镇的保护实践表明,数字化技术是活化历史记忆的重要手段。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VR/AR等技术,对德日式建筑群进行高精度数字化建模,还原历史场景;开发线上虚拟游览平台,让公众通过手机、电脑沉浸式体验小镇文化。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行为与文化偏好,精准设计文化传播与旅游产品,提升文化遗产的传播效率与影响力,为其他历史文化遗产地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构建“遗产保护-城市更新”协同机制。坊茨小镇的保护经验为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启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建立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协同推进机制,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微更新、渐进式改造等方式,在改善街区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保留历史建筑与文化肌理;引导商业、办公等现代功能与历史文化空间有机融合,实现历史文脉延续与城市功能升级的平衡,为解决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矛盾提供实践范例。
  (作者单位:坊子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