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里镇:青春力量撑起发展脊梁

(2025年07月19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营里镇组织青年干部赴潍坊市党史教育馆参观学习。
  □本报记者 孙希明 徐兵兵
  通讯员 曹潇予 文/图

  今年以来,寿光市营里镇创新青年干部培养模式,以“‘营’勇作为 ‘里’雁争锋”活动为抓手,从各个方面精准浇灌,以青年人才振兴为核心的青春力量奔流激荡,支撑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对于营里镇经贸委的青年干部单迎雪来说,镇域东北方向那一大片盐碱地既神奇又亲切,神奇之处在于经历了前期从盐碱荒滩变成鱼跳虾欢的养殖区之后,随着风光储多能互补试点项目的落地,这里再次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焦点;亲切则源于两年来他在导师即镇经贸委主任王宗增的带领下,参与了大型项目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实现了一次成长的蜕变。“镇上鼓励年轻人到基层一线、项目现场、急难险重任务的吃劲岗位上‘墩墩苗’,通过靠项目我既学习到先进经验,又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复杂,弥补了自身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单迎雪告诉记者。
  年轻人的锐气加上基层一线的磨砺,青春之花会绽放得异常绚丽。记者了解到,营里镇为青年人组主场、搭舞台,经常以“青年主讲+导师领航+现场调度”的形式开展项目建设推进会,青年干部和导师聚焦一线,以“行走的课堂”打破传统学习模式,来自不同部门的“90后”青年干部“现场论剑”,讲述项目的推进密码与发展脉络,分享攻坚一线的青春思考与实干感悟,每位青年干部都受益匪浅。
  “今年‘七一’,镇上举办‘青锋砺志 营里扬帆’文艺演出,年轻人当主角,共同唱响红色经典,我想起当时的场景仍然热血沸腾!”营里镇青年干部王志伟对镇党委政府着力培养青年干部的用心和方法感触颇深。他说,无论是情景朗诵《魂兮归来》,还是合唱《歌唱祖国》等,都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年轻干部铭记革命先烈和烽火岁月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采访中王志伟还告诉记者,针对一些年轻干部文字功底较弱的实际,镇上特别邀请潍坊市委政策研究室和潍坊市住建局的专家前来指导,让年轻干部们聆听到了精彩实用的讲座。
  前几天,营里镇专门组织青年干部和他们的导师赴潍坊市党史教育馆和郑板桥政德教育馆,开启了一场党性修养淬炼之行。“王伯祥书记‘实’字当头,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青年干部,我要把‘泥土气’当作最好的营养,把‘百家事’当作最实的教材,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当几回‘热锅蚂蚁’,在破解难题中锤炼真本领。”营里镇党政办工作人员赵诗嘉感慨颇多。
  风光储多能互补试点项目压茬推进,从三期迈入四期,寿光品牌果蔬试验示范基地项目持续扩容升级,馨海融雪年产12万吨融雪剂项目等一批新项目扎实推进……记者近日在营里镇采访时发现,秉持“项目为王”理念,营里镇拼经济、谋发展稳扎稳打,步伐坚实,而每个项目现场都有青年干部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的身影,“营”勇作为、“里”雁争锋,因为青年人的脱颖而出和青年人才队伍的振兴,这方热土的明天正酝酿着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