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菲 文/图
7月23日,记者走进青州市建富齿轮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只见自动化机械手臂灵活挥舞,高效执行着各项生产指令;另一侧,经过精密锻造的齿轮坯件随传送带平稳移动。一幅充满科技感的智能制造图景,生动鲜活地铺展在眼前。
作为一家专注于汽车齿轮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建富齿轮从1990年的小型作坊起步,历经30余载风雨洗礼,凭借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和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在齿轮制造领域脱颖而出,成长为掌握多项核心技术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稳坐行业领军地位。企业研发的齿轮产品更成为众多车企争相采购的“香饽饽”,引领着国内齿轮制造产业的发展潮流。
对建富齿轮而言,抢占技术制高点,锻造持续创新的能力,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刻在骨子里的生存法则。为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华丽转身,2016年,建富齿轮投资2亿多元,从德国、瑞士等国家引进世界一流的高齿生产线、齿轮生产线及热处理生产线,同时配备国际国内顶尖的齿轮检测设备。这一步“大手笔”投入,让产品精度从原来的行业平均水平一跃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产品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也为后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个看似普通的钢制圆环,需要经过10余道精密工序的淬炼,从厘米到毫米,再到微米,每一个超精密级的研发,容不得丝毫偏差,留不得任何瑕疵。”公司总经理李学亮指着一枚刚下线的齿轮告诉记者,如今,他们生产的齿轮精度可以达到国际标准5级,齿轮齿距误差仅为头发丝直径的三分之一。同时,在行业85分贝的噪音标准线之上,公司以更严苛的标准自我加压,将齿轮运转噪音精准控制在80分贝以内,这一数值较传统齿轮降低近半,于无声处彰显着精密的技术工艺。
持续加大新技术、新设备投入,是建富齿轮保持竞争力的“秘诀”。目前,建富齿轮生产车间内装配了12台当前世界最先进的德国克林贝格铣齿轮机,拥有300余台精密加工设备、20多条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各式高端齿轮生产线。在这里,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库,全程由物联网系统监控,确保每一件产品都符合最高标准。
“几年前,我们的产品还要靠打价格战来竞争汽车配件售后服务这个领域的市场,现在的境况已经完全不同。现在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应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李学亮说。
这份底气并非空谈,目前公司年产齿轮达120万套,中国重汽、中国一汽、三一重工、盘毂动力等国内知名企业的供应链中,建富齿轮都是无可替代的头部供应商,国内市场份额占比高达70%。
苦练内功,把产品做到极致是建富齿轮的生存之基,也是企业的“护城河”。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富齿轮通过智能升级,成功开启了高端齿轮研发制造的全新引擎,为企业在高端齿轮产业链的持续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向“新”而行,才能乘势而上。在传统燃油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后,建富齿轮敏锐捕捉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机遇,积极向新能源汽车齿轮领域延伸产业链。
在建富齿轮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齿轮生产基地,记者看到,多条新能源汽车齿轮生产线已悄然启动,机器运转的低鸣与机械臂的精准操作交织,一派繁忙而有序的生产景象正逐步铺展。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传动齿轮被称为“动力心脏的瓣膜”,对精度、降噪、传动效率的要求比传统齿轮高得多。为此,公司又投巨资新引进了瑞士莱斯豪尔、德国克林贝格等国际顶级公司的先进设备。用李学亮的话说:“我们的起点就是行业最高端,一出手就能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
能够抢占新能源赛道,靠的是科技创新带来的“精度”和“速度”。近年来,建富齿轮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在齿轮材料、产品精度、传动效率领域取得新突破,构建起覆盖设计、加工、检测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实现了从燃油车配件到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华丽转变。目前,基地已经实现日产1000件新能源齿轮的生产能力,占公司总产值的5%,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在建富齿轮,每一枚齿轮的转动都蕴藏着科技的力量,每一次精准啮合都指向更远的征途——建富齿轮正以“链”上发力的智慧,让中国齿轮在全球产业链中,转得更稳、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