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希明 徐兵兵
通讯员 王 菁
一项最初小范围内流行的文化活动,得益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引导与示范,成为本地广大群众的嘉年华,更升级为具有较强区域性、群众性和专业性的文艺盛事。它如同一支杠杆,撬动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愿景和镇域知名度的提升,这是记者在寿光市上口镇采访到的振兴佳话。
8月11日傍晚时分,上口镇赵王南楼前村村民刘英和丈夫干完农活,吃过晚饭,直奔位于镇区的游园广场。随着高射灯光打开和音乐响起,交谊舞爱好者翩翩起舞,潇洒自如。很难想象他们大部分是拿起农具种地、放下农具跳舞的农民。
“我们上口镇群众不但有着经商致富的好传统,而且对先进文化情有独钟,这是交谊舞日益兴盛的根基之一。”郭家下口村党支部书记郭秀智既是跳交谊舞的行家里手,还是镇交谊舞协会的负责人。据他介绍,交谊舞在上口镇起源较早,但规模小、零散化,去年镇上把交谊舞作为群众性文化品牌和“心安之处、幸福上口”的重点工程来打造,从各方面助力赋能,比如成立交谊舞协会,利用微信群在各个村庄做好宣传发动;对交谊舞场地进行提升改造,完善硬件设施。
上口镇从事婚庆行业的李学军是交谊舞协会的负责人之一,亦是文化事业热心人。从会员们日常跳舞到镇上举办交谊舞大赛,他无偿提供音响等器材,为赛事出谋划策。对于交谊舞大赛的从无到有和日益成熟,李学军感受颇多:“今年的大赛增加了前奏环节,文艺爱好者上台演奏萨克斯或演唱歌曲;协会邀请专业人士担任评委,确保大赛公开公平公正。依靠镇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和郭秀智等一批党员的模范带动,我们镇的交谊舞和交谊舞大赛越来越成气候了。”
交谊舞爱好者们身着亮丽的舞服,步伐柔情似水,旋转轻柔飘逸,尽情展示交谊舞的独特魅力……这是前不久上口镇第二届交谊舞大赛所呈现的生动热烈场面。尽管大赛已结束多日,但上口镇经济发展办副主任王彦作为大赛组委会牵头人之一,跟记者忆起当时的场景依然印象深刻。
“随着公信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我们镇的交谊舞协会会员从10多人增长到50多人,以农民为主。这届大赛有23支队伍、近100人参赛,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而且为交谊舞在本地的推广普及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更为‘心安之处、幸福上口’品牌培育注入了崭新的力量。”王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