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艺华
通讯员 郝海超 桑盼盼
潍坊聋哑学校职业教育部作为学校三大教学部门之一,以技能为基、以非遗为脉、以升学为翼,让听障学子在无声世界里绽放生命光彩,用“永不放弃”的坚守诠释特殊教育的温度与力量。
以技立身
架起融入社会的桥梁
职教部构建的“2+1+N”课程体系,为学生量身定制成长路径:第一学年轮换体验2个专业,第二、三学年深耕1项核心技能,第四学年通过跟岗训练锤炼本领。学生在实践中练就过硬技艺,这种系统培养让毕业生成了“香饽饽”,连续五年就业率保持100%,扎实技能让他们得以体面生活、自信前行。从学业指导到就业帮扶,从生活照料到人生规划,班主任、育人导师、专业导师、教养导师帮学生顺利融入社会。
技能需要舞台淬炼。职教部创新“以赛促学”模式,每学期举办作品展,以成果评价替代卷面考核,形成“一生一表、一生一案、一生一技”的评价体系。在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与普通院校选手同台竞技,用奖牌印证“每个生命都能绽放精彩”的育人初心。
以艺传魂
培育非遗传承的火种
职教部立足听障学生特点,系统开发非遗课程,现已开设红木嵌银、核雕、刺绣等14个项目,获评全国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示范校,教学成果摘得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一人一项非遗技艺”的承诺落地生根。通过选课走班制,学生每周自主选择项目,在双向契合中激发潜能。近10年来,学生作品获各类奖项500余人次,3名19岁学子获评“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
“双师课堂”让传承有了保障。1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搭档1名校内教师,既保技艺纯正,又贴合听障学生认知特点。目前学校已有5名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教师团队始终站在行业前沿。
校企协同让非遗传承焕发活力。学校与图腾红木、潍坊嵌银厂等企业合作,技师进校授课、学生进厂实训,近5年60%毕业生进入传统手工艺行业;与行业部门、协会构建平台,成为山东省多元协同育人实践基地,2024年获批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传统工艺工作站。
以知致远
铺就逐梦高校的阶梯
“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在这里生根结果。老师们入户家访,一对一制定备考方案,假期坚持辅导答疑。精准施策结出累累硕果,多名学生考入北京联合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实现大学梦。
从技能立身到非遗传魂,从职场就业到高校深造,潍坊聋哑学校职教部用爱与智慧为听障学生撑起晴空,让无声世界因教育而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