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艺华
在青州实验中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教师:他深耕讲台24年,以班级为家,用耐心与智慧点亮少年心中的灯塔。他就是潍坊市微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青州市优秀教师付伟。
2020年,付伟创新推出“生活化物理实验”教学法,带着学生用废旧饮料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筷子和橡皮演示杠杆原理。其中《杠杆原理的日常应用》微课,因将塔吊机械与家用剪刀巧妙类比,一举夺得潍坊市微课大赛一等奖。不少曾经觉得物理晦涩的学生说:“付老师让我们发现,原来洗衣机脱水桶里都藏着离心力的秘密。”
谈及教学,付伟总有自己的反思:“早期教学时,我总想着把知识点一股脑塞给学生,后来发现填鸭式教学只会让他们对物理失去兴趣。”正是这样的反思,推动他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教学不仅要贴近生活,更要预判细节,提前准备多套方案。“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传统讲授式教学必须升级。”他常和同事探讨,不断学新东西,比如用短视频剪辑技巧做微课,让物理知识跳出了课本的边框。
作为班主任,付伟的“因材施教”不仅停留在学业上,更像一场细致入微的“心灵耕耘”。“孩子们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被看见、被理解。教育就像调焦距,得慢慢对准每个孩子的心灵。”在他的带领下,班级多次获评“市级优秀班集体”,墙上的锦旗见证着一个个青春成长的故事。
从青涩教坛新人到桃李满天下的“引路人”,付伟用24年的坚守与反思证明:教育的真谛,就是用一颗赤诚之心,陪学生走过一段灿烂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