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徐艺华 通讯员 王洋洋)昌邑市围子街道宋庄小学创新探索师徒结对成长新模式,通过制度保障、活动赋能与常态推进,让新老教师在互学互鉴中实现专业素养的双向提升,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学校构建起“理论+实践+反思”的立体化培养体系,将教学比武、专题研修与跨学科教研有机融合。其中,“师徒结对”项目打破传统带教模式,以“互听互评课”“协同备课”“教学案例共研”“师徒共赛”为抓手,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教学相长生态。英语教研组内,资深教师孙晓涵将情境教学、游戏化教学经验与新教师齐钰萌的数字资源应用思路碰撞融合,不仅让课堂信息化教学焕发新生机,更实现了教学智慧的代际传承。
学校推出“专属教研时间”制度,规定每对师徒每周不少于两课时的深度研讨。“三个一”任务目标机制更是让带教工作有章可循——每学期合作打磨精品教学设计、开展组内公开课、撰写教学反思,使师徒结对从零散活动转变为系统工程。“成长档案袋”全程记录教师专业发展轨迹,“优秀师徒组合”评选则持续激发队伍活力,推动结对机制从“短期活动”迈向“常态建设”。
如今,昌邑市围子街道宋庄小学锻造出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让乡村校园焕发出蓬勃的教育活力。这一创新实践,正为县域学校教师培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宋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