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鲁萍 文/图
爱心档案
坚守公益十八载,志愿精神绽芳华
“吃了重阳饺,身体更硬朗!”10月29日,滨海爱心义工公益服务中心围绕重阳佳节,联动多方力量开展了一系列敬老助老活动。志愿者们携手家常菜馆,为多个村庄的80岁及以上老人送上爱心水饺与祝福;联合滨海中医院开展社区义诊,为老人提供血压血糖测量及健康咨询,将温暖融入健康守护;协同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的志愿者为社区老人拍照,用镜头记录笑容。这些活动从物质关怀到精神慰藉,多维度将“暖心”落在细节里。
滨海爱心义工公益服务中心成立于2007年10月,现有注册义工3000余人,遍布滨海区各行各业。成立18年来,中心在助学扶困、环境保护、助老助残、赛会服务等公益项目领域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1500余次,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时间6.5万小时以上。近年来,中心结合当地实际,将爱心从人与人之间延伸至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在开展海洋生态保护、推动美丽海岸海湾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暖心故事
健步净滩,志愿红守护生态蓝
日前,滨海“渤海之眼”摩天轮景区周边的步道上,出现了一抹“志愿红”。滨海爱心义工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在此开展了“守护碧海蓝天,健步净滩同行”活动。志愿者们手持垃圾钳、垃圾袋等工具,化身“环境卫士”。他们沿着白浪河等河岸细致搜寻、捡拾废弃包装袋、饮料瓶、泡沫板等,弯腰捡拾垃圾的身影成了河畔最动人的风景。
这次活动是滨海爱心义工长期投身海洋环保的一个缩影。自2017年起,中心已连续七年承办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全国净滩公益活动(潍坊站),并开展了“爱鸟、护鸟”“海洋文化周”等系列活动。通过常态化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他们引导社会青年和大学生从知识学习、健康评测到垃圾清运、项目创新,由浅入深地参与生态保护,争当保护环境的“引领者”“捍卫者”和“践行者”。这些活动已获得多家涉海洋组织和学校的关注与参与,为海洋生态保护注入了活力。
城市温度
微光成炬
服务暖心
◎王鲁萍
在滨海,志愿服务已内化为一种温暖而持久的力量,成为“志愿之城”的生动实践。
从重阳节送到老人手中的水饺,到河滩上被拾起的矿泉水瓶;从多年来服务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坚守,到十八年来在助学、助老等领域的持续奔走……滨海爱心义工的行动,精准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他们的服务对象,有需要关怀的老人、儿童,更包含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他们的行动目标,既回应社会当下需求,也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正是这无数次微光的汇聚,才得以照亮城市,温暖人心。
当“做义工”成为风尚,当“志愿红”点缀街巷,一座城市便拥有了超越经济的软实力。期待这股志愿暖流继续涌动,激励更多人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