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尹莉莉/文
王晓光/图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征程万里实干者胜。
2022年,制造业总量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全国的百分之一的潍坊,交出了一份与山东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一等”等次奖项同频共振的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答卷。
我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20家,2022年,全市工业主要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11530.9亿元,居全省第2位;继2021年产值、营收双过万亿之后,2022年实现双过1.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我市成为2022年度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为全省唯一。
让“工业脊梁”强壮“更好潍坊”。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工业经济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释放了大抓发展、首抓工业的鲜明信号。我市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进一步增强潍坊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潍坊篇章”,坚定不移壮大实体经济,奋力建设“更好潍坊”的工业航母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彼岸。
新旧动能同启,筑牢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护城河”
潍坊制造业是中国工业的一个缩影。“制造业当家”是潍坊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征,先进制造业是基础产业、优势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35.26%。
“门类齐全,规模较大”是我市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立柱架梁”优势所在。
在“优”上加力。我市强化政策引领、技术改造、重点产业、多元赋能,进一步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出台《关于推进“五个优化”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技术工艺、产品体系、产品质量、产业生态、综合效益“五个优化”专项行动,推动传统产业存量变革、“弯道超车”。
——持续推动“千项技改、千企转型”,让科技和资本共同赋能。出台了潍坊市“技改专项贷”实施细则,打造企业技改服务商联盟,在全省率先成立“潍坊市企业技改服务产业园”,年内全市共实施工业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732项,完成投资510亿元;全市工业、制造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4.7%、14.2%。
——聚焦化工、铸造、装备、纺织、食品等重点产业,一业一策推动转型提质增效。铸造行业转型升级开创了“潍坊模式”并在全国铸造行业推广,国家级绿色铸造企业总数达到21家、居全国首位。
——加快完善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体系,国家级绿色工厂和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分别达到19家、2家。培育高端人才、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推行“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去年规上、规下参评企业分别达到3872家、8325家。
在“新”上加力。我市培育塑强竞争新优势,做大元宇宙产业,持续抓好磁技术产业,加快布局光电技术,推动新兴产业不断成长壮大。
——将元宇宙作为未来第一产业,出台了加快推动元宇宙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牵头举办元宇宙技术创新与产业之都建设高峰论坛,设立了100亿元的元宇宙产业基金群,以歌尔集团为龙头,布局建设了高新、保税、坊子、安丘基地及配套园区,加快打造元宇宙技术创新与产业之都。
——以天瑞重工为龙头,推动产业科学布局,加快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天瑞重工承担的“全国磁悬浮动力技术基础与应用标准化工作组”揭牌成立,5类产品已实现产业化。
——以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为龙头,突破大功率激光芯片等卡脖子技术,在微纳制造和光电芯片制备方面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
通过不断提升产业能级水平、壮大新经济新产业规模、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潍坊筑牢筑实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护城河”。
产业汇聚、集群发展,塑造潍坊“工业新优势”
在市场蓝海里,如果说“专精特新”是船小好掉头的“快艇”,那么组队前行的产业集群就是乘风破浪的“航母”。潍坊市动力装备集群就是这样一艘国字号的产业航母。
2022年,潍坊市动力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去年全省唯一进入决赛并胜出的集群。
工业集群是中国制造的骨骼,“产业汇聚、集群发展”的潍坊工业骨架硬朗,集群发展呈现新格局,折射着潍坊推动构建良好产业生态体系的发展路径。
除了国字号,我市还拥有14个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拥有居全省第一位的6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前景无限。
2022年,我市在“链”上加力,以产业链为主轴,推动“点线面”协同发展,促进优质企业串珠成链、集群发展,加快稳链补链、延链强链,打造协同联动、竞合共生、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体系。
实施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分类建立培育库,出台政策支持企业上档升级。目前,全市各类优质企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现有1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7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23家、瞪羚企业14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74家。其中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
“科技引领,不断创新”让“关键变量”转化为潍坊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产生源源不竭的“第一动力”。潍坊也成功跨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获批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
产业人才集聚、高端平台支撑、人才生态优化“三大行动”,让潍坊引才聚才的“强磁场”吸引力更强,形成了人才支撑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让“专精特新”链上生长出具有潍坊辨识度的工业图谱。围绕5个千亿级、10个500亿级和N个新赛道产业链构建“5+10+N”产业链布局,潍坊深入推进“链长制”,全面落实“八个一”工作模式,扎实开展产业链调研,绘制产业链图谱。截至目前已培育省级“链主”企业12家,市级产业链“链主”67家,组建产业联盟13个。
精心补链固链强链,引导企业、机构沿链集聚,去年举办高端铝材、纺织服装、汽车制造等产业链对接交流活动9次,有效促进上下游融通协作。潍坊走出了一条从集企成链到聚链成群的路子,已有7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入群发展。
“链”上发力,以优质企业为“点”,以产业链为“线”,以产业集群为“面”,充分激发出产业发展的“链”式效应,形成“滚雪球”式的产业集群效应,夯实了发展支撑,增强了发展韧性,拓展了发展空间,“链”出了潍坊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锚定赛道、重塑优势,打好产业升级战
当前,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我国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
时不我待,2023年伊始,潍坊接续召开全市工作动员大会和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提出“全力以赴拼经济”“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加力突破”,“落子”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拼经济首要的是拼工业,潍坊播下“春天第一粒种子”,以隆重表彰优秀企业家的形式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大抓工业的导向更加鲜明,措施更加有力。
加快铺设新赛道,突出产业迭代升级。2022年,潍坊“四新”投资占比达54.9%,“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9.6%。今年1月,潍坊出台意见,前瞻性布局元宇宙、微机电、工业母机、磁技术、氢能、优质种业、预制菜等19个发展新赛道,目标坚决,到2025年,潍坊新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较2021年实现翻番、超过5000亿元。
数字化转型对于工业高质量成长,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去年,潍坊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成果显著,获评首批“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效明显市”,潍柴、歌尔等企业项目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
如何为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力”、插上“数字翅膀”?4月4日上午,“工赋山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会暨浪潮七大专项行动潍坊启动活动在我市举行,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双百项目”发布,在“工赋山东”专项行动中当先锋,发挥更强的工业大市支撑作用,为建设制造强省、数字强省作出潍坊贡献。
“项目为王”,项目带动,筑起蓄能赋势发展高地。今年我市确定的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数量创造历史新高。
政企连心,破难解题,打好同心同向的企业服务战。我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实效导向,不断创新服务企业模式,拉近政企关系,以营商环境提升促进竞争力提升,让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之林,“肥力”绵长、林丰叶茂。
全市万名服务企业专员汇聚的服务企业大军,牢记“企业娘家人”的定位,用心用情服务企业。
“金融服务润万企等专项行动”“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等高端服务平台,推动专业化服务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降低企业获取服务成本。
认真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强化政策支撑、专项服务和典型引领,不断打造最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4家企业入选2022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15家企业入选山东省民营企业100强,数量居全省第2。诸城市、寿光市获评首届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
今年,我市提出实施“一号改革工程”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不仅为企业送来春风细雨,还为企业厚植营养土壤。
创新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打造高效能服务平台,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我市通过模式的不断创新,拉动服务质效的不断攀升。
我市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攻坚克难当先锋,企业家们决心如磐、信心十足,心无旁骛攻主业。企业家和政府开始了一场精彩的相互成就和双向奔赴。
潍柴是山东省汽车产业链、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农业装备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在国内外密集考察,探寻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带领行业走自主可控的产业链高质量道路。
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恭运在全市工作动员大会上立下企业高质量发展“军令状”。具备成为中国机床业领头羊潜质的豪迈集团,在潍坊开辟的“工业母机”新赛道上,成为产业代表走在前列、豪迈向前。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推动工业经济加力提速高质量发展,坚定地挺起潍坊工业经济的“脊梁”,拼出“争一流”的更加广阔的潍坊工业新天地,为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强筋壮骨,走得更远,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