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上虞的红炉文化

(2023年08月04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东上虞红炉文化馆现场展示区,铁匠正在打铁。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 文/图
  潍县手工业发达,“二百只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勾勒出潍县手工业盛况。其中,“二百只红炉”主要集中在如今的奎文区广文街道东上虞社区及周边,这里的红炉锻制技艺久负盛名。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主要服务于农耕文明的红炉锻制技艺已基本告别历史舞台。东上虞红炉文化馆的成立,让老潍县传统手艺与红炉精神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红炉锻制技艺俗称“打铁”。历史上,东上虞处于潍县东郊,这里的村民农忙时节忙耕种,农闲时节忙打铁。铁匠通常在街头的打铁铺或集市上设“铁匠炉”,将坚硬的铁块锤炼成犁、耙、锄、镰等农具,“铁匠村”的美名因此而来。“世上三行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一句老话道出了往日铁匠人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东上虞红炉文化馆内,追忆时空、锤炼春秋、锻造精神、创新未来四部分内容的呈现,将人们的思绪带回了过去,让历史重新焕发时代光彩。李耳、蒲元、嵇康等历史人物铜像,诉说着这项技艺的前世今生。这里的几百件打铁用具、车马用具、生活用具等,都是由东上虞的老铁匠使用传统红炉锻制技艺打造而成。
  为了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红炉锻制技艺,馆内设置了现场展示区。展示区摆放着红炉和风箱等,还会有老铁匠向参观者现场展示打铁场景。
  经过历代的传承发展,红炉锻制技艺现已被列入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上虞红炉文化馆是全省首家以传播红炉文化、弘扬红炉精神为主题的展示馆,吸引了不少从外地回家探亲的年轻人,他们带着老一代人的情怀来到这里,找寻内心深处的记忆,了解东上虞的历史。
  “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千锤百炼,精益求精;淬火重生,追求卓越”的红炉精神,东上虞人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们凭着执着与坚守,让红炉锻制技艺得到良好的保护与传承,使其日渐成为东上虞人独具特色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