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希明
通讯员 李春杰 曹潇予 文/图
寿光市营里镇道口社区是寿光最大的农村单体社区,包含10个村庄、59栋楼房,居住近一万人口,先后被评为“潍坊市美丽宜居示范社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示范社区”。该社区党组织守初心、担使命,从就业、文化、养老等各个方面精准发力,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月9日上午,在道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广场上,王家河南村的王兰英老人和伙伴们正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楼房带电梯,三层窗户隔噪保温,小区硬化、绿化和亮化都很到位,还设有专门的老年公寓,大伙儿很满意!”一曲舞罢,王兰英向记者介绍,社区的文化广场和空地比较多,村民们白天经常出来跳舞,晚上参与的人更多,各村的文艺演出队轮番登场,社区“村晚”已经声名远播了。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手艺人”助农驿站内,是一幅辛勤劳作的画面。东道口村的孙万霞正与几名村民加工“皮纳塔糖盒”。“别看这个产品其貌不扬,却是社区出口创汇的‘摇钱树’。”道口社区党总支书记邱家国介绍,营里的手工业源远流长。去年以来,该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与外贸企业成功对接,依托道口社区成立“手艺人”助农驿站,为社区及周边富余劳动力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利用电商基地拓宽销售渠道。他们还对接风筝、中国结、眼睫毛等生产厂家,邀请民间艺人前来教授葫芦雕刻、面塑制作、渔网编织、手工布鞋等手工艺,并开展育婴知识、面点制作等培训,带动更多农村老人、妇女、残疾人就近创收。
记者了解到,虽然迁入道口社区的几个村庄旧址已成为田地,但许多过去的面貌依旧保存在乡亲们的脑海里,这缘于营里镇在社区建设的乡村记忆馆。走进设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的乡村记忆馆,看着那些老物件、老手艺、老典故等历史资料,各村庄的历史在记者面前徐徐呈现,乡愁乡情扑面而来。“除了乡村记忆馆,有几个村还完成了村志编纂工作,让后代记住来路,珍惜当下!”东道口村党支部书记孙华德告诉记者。
在道口社区西北角的一处工地上,机械轰鸣、人来人往,这里建设的是社区集康养服务、文化活动、体育健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设有幸福食堂、理发室、阅览室、书画室等功能室,规划了老年人居住区和卫生室,实行医养结合。室外部分建设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大型活动场地,以及绿化景观。
“综合性服务中心项目涵盖社区食堂、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十余个功能模块,将为社区及周边村庄的400余名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康养服务,使传统的‘吃、穿、住’单一服务升级为‘医、康、养、护、文、乐’多元化、专业化服务供给,同时能满足镇区、社区及周边村庄近2万余名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力提升广大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营里镇党委书记张文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