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绸商精神
躬身干事创业

——《大绸商》与昌邑丝绸文化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

(2023年09月2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部《大绸商》,半部丝绸史。9月24日下午,由市文联、潍坊日报社、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主办,昌邑市委宣传部、昌邑市柳疃镇人民政府、潍坊融媒、潍坊晚报、潍坊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等单位承办的《大绸商》与昌邑丝绸文化研讨会在潍坊日报社举行。
  与会专家以昌邑作家张葆海创作的长篇小说《大绸商》为切入点,以昌邑悠久的丝绸文化为主线,就《大绸商》的文学价值、艺术特点和蕴含的大绸商精神,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多维度赏析和深入探讨交流,以进一步发掘《大绸商》的精神内涵和鲜明的时代价值,鼓舞和激励新时代绸商积极干事创业。现摘要刊发部分专家学者发言,以飨读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齐鲁文化之星高层次人才、《大绸商》作者张葆海:
  小说出版之后有人唱衰,说柳疃丝绸已经衰退,这本书没有什么意义,但我仍然觉得丝绸衍生的纺织业、印染业,一直是昌邑的特色产业、骨干产业。现在纺纱、织造、印染印花及丝绸、服装、家居、纺织机械等门类完整的产业链条等都是由丝绸产业带来的,所以我觉得丝绸产业不是不行了,而是衍生更多了。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更是应该发扬老一辈丝绸人爱国爱乡、吃苦耐劳、艰苦创业、诚信敬业、开放包容的优良品质,因为这些精神永远不过时,更值得沉淀,一代代地发扬光大。
  潍坊市非遗保护协会秘书长、潍坊海孚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海东:
  随着一代代绸商贸易往来,让昌邑丝绸走向了世界。近年来,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丝绸文化活动,深度阐释昌邑丝绸的历史渊源,布局打造新体验新产品、赋能丝绸产业新发展,这些对于综合保护丝绸文化遗产、扩大影响力,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潍城区作协主席朱建霞:
  《大绸商》不仅建树起昌邑绸商的美好形象,也是昌邑丝绸文化的一次华美绽放,是昌邑文学与昌邑传统工商业的一次完美结合,一次文化与经济的传承和创新。
  《大绸商》不仅写丝绸、写丝绸人,而且展示了一名对家乡、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写作者的真挚情怀。
  潍坊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潍坊市委党校讲师李之凡:
  当前,我们需要《大绸商》主人公身上这种“兴业、兴邦”的伦理观念、伦理精神,这也是潍坊实干精神的具体表现,从而为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提供精神支持、精神力量。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潍城区委宣传部秦坤:
  《大绸商》整体叙事节奏舒缓和紧张错落有致,描画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昌邑“清明上河图”,歌颂了“诚信”这个昌邑丝绸的精神图腾。
  阎立信个人的故事不再局限于一个普通的昌邑丝绸商人,他是千千万万中国“红色商人”的代表,他身上所体现的民族大义、家国情怀跃然纸上。
  潍坊日报社记者、潍坊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齐英华:
  小说紧贴“一带一路”倡议,紧扣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写阎立信重走古老“丝绸之路”,为昌邑绸商闯出了一条深厚、宽阔、温暖的丝绸之路,万里驼铃万里波,织就昌邑一城繁华。
  潍坊学院文史学院教授、潍坊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韩继磊:
  张葆海用第三人称冷静客观的叙述,把一部中国丝绸之乡的发展史、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血泪史、一部红色丝绸之路的开拓史,丝丝入扣地呈现给世人。他用掷地有声、独具一格的原创作品,完好地诠释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传达人民的心声,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时代、人民和民族。
  昌邑市柳疃镇党委书记王永胜:
  小说《大绸商》通篇贯穿着一种精神,那就是作为丝绸之乡柳疃人展现出的不屈不挠、重商诚信、创新创业的精神。
  柳疃丝绸的发展,成就了“两个品牌”,一个是“丝绸之乡”,一个是“华侨之乡”,二者相辅相成。在山东省,无论是丝绸企业还是华侨人数,昌邑都是最多的。
  柳疃有两家创办于二十世纪的丝绸企业,现在衍生出来了丝绸、纺织、超纤三个产业200多家企业。其中,纺织品市场规模占到了全国的20%,超纤产品占到了全国90%,体现出了丝绸文化、丝绸产业的传承和延续。
  围绕着三大产业,昌邑丝绸还将进一步向文旅方面融合发展。包括打造两个3A级景区、建设潍坊市首批博物馆小镇、山东省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等。我们相信,在新时代大绸商的引领下,以华宝纺织、凯泰超纤等企业为代表,将逐步形成中高端产业链条,引领昌邑丝绸业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昌邑华信丝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华光:
  丝绸文化和丝绸产业相辅相成,在我们厂里有机房、设备等工业遗产,它们是历史遗留,每一个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在丝绸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它的赞美诗词和成语。春蚕到死丝方尽,破茧成蝶……从这些赞美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它也在激励着我们企业向前发展。我们会继续传播好丝绸文化,希望在我们企业界形成一个文化圈,争取创造更辉煌的成绩,看到更美好的未来。
  潍坊华宝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文涛:
  华宝成立于2004年,相较于历史悠久的柳疃丝绸,还是一个后辈,经过19年发展,逐渐成长为一家综合性纺织企业,这与丝绸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的企业生长在这片土地,起步就是一代代柳疃人对纺织印染产业的认同。因为在我们企业中,很多工人他们的父辈、祖辈就是从事丝绸纺织产业。
  阅读《大绸商》,我心潮澎湃,从这部小说中,我看到了一代代柳疃人砥砺奋进、不断推陈出新的奋斗足迹,因为他们的奋斗才创造了今天的辉煌成就。史上的老柳疃人把丝绸推广到了全世界,新一代柳疃人也应把新的纺织品推广到全世界。我们站在父辈的肩膀上,相信一定会走得更好。
  山东凯泰超细纤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树欣:
  我毕业于丝绸工业学校,与丝绸有很大的渊源。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从事相关丝绸印染工作,一路走来见证了丝绸印染行业的兴衰和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阅读小说《大绸商》,我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就是作为企业来讲,如何得到长久发展,这当中必然离不开企业文化。
  作为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企业,我们从最初的六七名员工,发展到现在的400余人。如果没有企业文化,是很难走下去的。《大绸商》中的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老一辈绸商是非常注重诚实信用的,我认为这就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企业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也会追随老一辈绸商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坚定走下去。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