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03版:潍坊迎新年再出发

12版:广告

匠心筑梦新征程 砥砺奋进谱新篇

——2023年潍坊外国语学校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3年12月30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讯员 高明永 李亚昱
  今年,潍坊外国语学校紧紧围绕潍城区教体局党组“教育提升十大行动”实施要求,大力弘扬“四敢”精神,认真开展“三比三看”转作风促提升行动,以“六年影响一生”为办学目标,凝心聚力谋发展,潜心育人提质量,努力建设社区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齐心协力办好更有高度、更有精度、更有温度、更有力度的人民满意教育。
党建统领 铸魂固本
  潍坊外国语学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稳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守牢意识形态思想阵地。在传承和发扬“十六字工作法”“三标管理”“党建+”“四亮工程”等先进经验基础上,充分发挥学校“红色文化长廊”“红领巾广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教育阵地作用,在全校师生中系统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活动,通过主题党日、支部生活日、专题党课、集体与自学结合等形式,创新推动红色教育校本化和课程化落地。积极开展党员教师“三亮”行动,挂牌党员责任区建设,开展“潍外党员四个十佳”(十佳育人先锋、十佳教学先锋、十佳服务先锋、十佳教坛新秀)评选活动,全力打造“红色潍外”党建品牌。学校党支部被区教育工委评为“五星级党支部”。
创新科研 增效益智
  学校注重教师教研能力发展,坚持“教研问题化,问题教研化”,突出“研为学用”目的,建立基于问题解决的教研模式,把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转化为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智慧众筹”,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截至目前,《跳绳运动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践研究》《学龄儿童幼小衔接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实践应用研究》《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项目式作业的设计与应用》《黄河非遗文化二十四节气与劳作的实践研究》四项市级课题已结题;《红色教育引领下全环境立德树人有效路径的研究与实践》《基于教育平台的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研究》两项市级课题通过立项并开题;小课题《融入红色文化,探索全环境育人的策略研究》《低年级学生高效识字方法的探索与研究》获区三等奖。
社团定制 个性彰显
  学校始终关注学生个性化成长,以多样化社团为突破口,落实社团课程化,拓展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空间。通过学生自主认领,学校已形成无人机、机器人、航模、舞蹈、合唱、器乐、足球、篮球、坚果实验、演讲口才、儿童绘画、扎染、老猫花灯等40余个社团,通过学校创新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传统文化节等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学生比赛成绩优异:张博骞、代学霖获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比赛一等奖;王昭淇获第七届全国无人机大赛二等奖;刘奕涵、丁馨蕊获潍坊市第九届中小学师生书法大赛一等奖;宋抒航获潍坊市中小学数字化实验操作比赛一等奖;李振宇等5名同学获市“海洋知识竞赛”一等奖,孙于婧徭获“海洋知识竞赛”山东省决赛二等奖;六年级苏彦兴、王子檀、王楷瑞团队获潍坊市“纸飞机大赛”团体一等奖第一名;彭云瑞获潍坊市魔方创新大赛一等奖;在潍坊市中小学乒乓球比赛中,学校获女子团体第一名、男子团体第三名好成绩。学校舞蹈社团获区中小学舞蹈比赛二等奖。在全区秋季运动会中,取得“搬运接力争霸赛”团体第二名、跳绳比赛第六名、团体总分第五名的好成绩,学生曹可昕获得女子400米、800米双项冠军。
磨砺教育 成效显现
  本学期以来,学校结合实际,以劳动实践磨砺课程为载体,以“食育”教育为切入点,以“育人”为根本,制定科学的“食育”课程目标;以“融合”为基础,挖掘“食育”课程资源;以“项目”为载体,创新“食育”实施路径;以“素养”为导向,健全“食育”评价体系的研究思路,让“食育”进课堂、进家庭,帮助学生养成“珍爱粮食、厉行节约”的良好饮食习惯,结合丰富多彩的劳动磨砺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在发展中成长,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被区教体局定为首批阳光磨砺教育实验校。
办学条件 提档升级
  学校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协调上级政府为一年级扩招的5个班新配置近300套课桌凳、书包橱、5套触控一体机和5台大空调等设施。申请资金25万余元,完成F2学生公寓楼改造提升,改善了学生午休条件。加强学校食堂管理,精心做好每顿午餐,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采取公司化运营为400余名离家较远的学生提供优质校车接送服务。投资近30万元对学校的燃气供暖锅炉进行维修维护,全力做好冬季供暖工作。重新打造学校“百味书屋”,积极协调区新华书店扩充了2000余册图书,精心做实“读好书、写好字、育好人”特色项目;引进社会合作资源,建成武术训练基地,开设武术课程,推动“武术进校园”教体融合发展。
琢玉行动 赋能成长
  坚持人才强教战略,根据学校教师现状,实施“琢玉行动”,赋能教师成长。认真落实潍城区“品质·教学”活动要求,利用“半天无课日”时间,组织教师学科教学技能提升培训,深入开展“教学评一致性”“听评研一体化”教学研究;开展“品质·课堂”——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年长教师经验课活动,积极邀请区级以上教研员入校菜单式调研指导课堂教学。同时校级领导带头开展“推门听评课”活动,掌握课堂常规落实情况;实施“四轮齐转”工程,完善“五层成长”教师层级发展机制,铸就“善教育、精教学、能科研”的全才型教师队伍。学校现有省级教学能手1人、市级“最美教师”3人、潍坊名师2人、市区教学能手44人,初步形成了“有”到“优”、“集”到“群”的良好队伍生态。今年以来,学校2名教师获区优质课一等奖,4名教师的课例被评为“潍城区一师一优课”,20名教师被评为“潍城区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学校获评“潍城区校本课程建设示范校”“潍坊市学科育人主题示范校”等荣誉。
落实“双减” 轻负优质
  学校采取抓牢课堂阵地、数字赋能教学、作业监管公示、教学常规落实、增值评价引领等多种举措,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推进轻负担高质量教育政策的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加健康、多元、开放的教育环境。在2023年潍城区暑期素养展示活动中,学校4至6年级语、数、英学科成绩均名列前茅;新学期的学情调研中,学校四年级语数英综合成绩再夺桂冠;英语和语文教研组被评为“潍城区优质学科教学团队”;学校被评为“学业质量优质学校”。
德育超市 育人显著
  学校将学生核心素养放在教育教学关键一环,围绕12项育人主题,实施“品格教育”,引导学生日行一善、每周一事、每月一好习惯。实施“每周一次班级观摩”“每周一次班主任例会”“每月一次读书分享微讲堂”“每月一次班级管理论坛”的班主任“四个一”工程,立体化提升学校德育水平。发挥班主任德育“主力军”作用,成立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学习交流、主题跟岗实践活动。同时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落实“青蓝育人”工程,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统好家校社共育,开设“家长讲坛”,创办“知识超市”,多元化共建,全环境育人。今年以来,已邀请潍坊科协、园林管理处等几十个单位的家长进校园为学生做报告80余场,参与人数近5千人次。依托各级部班级德育“主阵地”,分学段分主题开展“明德”“守礼”“感恩”“劳动”“环保”等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发挥学校法治校长、法治教育基地育人功效,增强学生法治观念,学校法治教育经验被省大众网推介。携手西藏南木林二小主题云队课、《学习二十大争做好队员》在潍坊少先队报等媒体刊发,学校少先队荣获二星章,宋抒航和韩雨璇获区红领巾演讲比赛一等奖,宋抒航参加市比赛获二等奖。
教育惠民 多元共治
  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重新选举学校家委会组织,开展“一卡在手,一码当先,一站接待”阳光惠民活动,通过大走访、《家校共育联系卡》、家长开放日、校长接待日、家长进餐厅、亲子共读书、家庭公益宣讲、满意度调查等形式,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家委会组织家长成立家长志愿者护学岗,按时排班值班。本学期,家长志愿者参与护学岗值班已达千人次。他们用实际行动和学校一起呵护孩子的成长,用无私奉献支持着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延时服务家校联系制度,建立健全延时学生档案,设置了作业辅导类、基础学科拓展类、文体科创类、劳动实践类等十几个课程,延时看管服务深受家长满意好评。1名学生、3名家长的“爱家系列”亲子家书获奖。
校园安全 保障有力
  以创建“平安校园”为载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定人、定岗、定职责的“三定”手段,坚持“在校一分钟,安全六十秒”理念,认真落实安全责任清单。坚持预防为主,每月组织防震防火逃生、防踩踏疏散演练,加强师生安全教育与提醒,全方位提升师生安全能力。对各类安全器材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正常使用。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对学校6大重点安全领域和40个网格点每周开展一次拉网式排查,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死角即查即整改;加强安保队伍建设,每周召开安全例会,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和防暴防恐演练;“带班校长、教师值班、班主任带餐、教师看护、保安执勤、家长护学岗”六支队伍每天按时到岗执勤,确保学生在校全域安全。
(本版图片由潍坊外国语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