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拓展潍坊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2024年02月2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婷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是推动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拓展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系统思维,整合现有资源
  阵地资源是文明实践的重要依托。拓展潍坊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坚持系统思维,打破行业界限、条块分割,“整合”“共享”“激活”现有资源。第一,贯彻大阵地理念,坚持共享思路,打造文明实践“共同体”。以县域为整体,在机构和人员等权属信息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实际需要,对现有阵地资源统筹整合,实现部门联通、城乡联动。第二,坚持整合思路,推动融媒体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大数据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促进中心等六中心从目前的空间融合向人员、活动、资源等深度融合转变,充分发挥资源叠加效应,实现同频共振。第三,坚持数字思维、激活思路,实现资源共享共用。
  二、推进实践创新,丰富实践内容
  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拓展潍坊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应聚力推进实践创新,从活动设计、丰富内容和活动开展、创新形式两方面下功夫。一是实践活动的设计应着力丰富内容。在活动开展前,强化策划意识,前瞻性设计主题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二是实践活动的开展应着力创新形式。创新话语表达,使用地方文艺、公益广告等方式,用好大喇叭、短视频等载体,把理论政策与群众身边的具体变化、群众现实的利益关切结合,有效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真正实现理论武装群众。
  三、注重群众参与,提升活动实效
  人民是文明实践活动的受益者,更是文明实践活动的参与者。拓展潍坊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想方设法将群众吸引到志愿服务中,提升活动实效性。一要坚持需求导向策划活动,鼓励群众主动参与。围绕本地常住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教育程度等,通过现场提问、热线电话等形式,摸清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了解群众所思所想,优化升级志愿活动项目库,使供需匹配度更精准。建立完善志愿者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的双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进来。二要统筹合理设计活动时间、地点,保证群众能够参与。着眼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和生活特点,灵活安排活动时间、地点,在文化广场、果蔬大棚等场所打造群众易参与、乐参与的文明实践共享空间,有效提升群众参与度。鼓励有专长的热心人士、群众基础好的“草根明星”,依托文明实践中心建立个人工作室,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文明实践。
  四、立足自身实际,打造特色品牌
  历史文化是城乡发展的灵魂。激活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对增强文化认同、涵养精神风貌具有现实意义。拓展潍坊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秉持守正创新,以历史文化涵养文明实践,推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打造立足本地、彰显个性的特色文明实践品牌。一是激活本地文化资源,有机对接国家政策。以红色资源为重点,系统梳理本地历史人文古迹、民间文艺、民风民俗,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积极因素,激活历史文化生命力,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二是确立精神标识,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总结提炼潍坊地方党史、地方改革开放史中展现的红色精神、创新精神等文化内涵,有机融入“东亚文化之都”建设、宜居城市建设等,实现文明实践特色品牌打造、本地特色精神标识传承、时代新风树立践行的多元一体,增强民众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潍坊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