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颖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志愿服务突飞猛进,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领域积极作为,逐步嵌入基层治理过程,呈现出与基层治理相互影响、交织的特点。如何提升基层管理的水平和效能,增强基层治理的活力和创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志愿服务+信用”赋能基层管理,是指通过志愿服务和信用建设相结合,激发社会主体的参与和创新活力,提升基层治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完善,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潍坊市在全国率先开展美德山东创建活动,并于2019年被评为全国美德信用建设试点市。截至2023年9月,潍坊市实名注册志愿者总数达到176.64万人,志愿组织总数2万余个,志愿服务活动/项目总数23.24万个,累计服务时间总数超过1900万小时,志愿服务的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志愿服务内容日趋丰富。
潍坊市历来重视诚信建设,在新时代志愿服务过程中,各级积极探索“志愿服务+信用”机制,将信用作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切入点,把群众参与爱心志愿活动与个人信用挂钩,切实发挥爱心志愿活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激励群众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开展“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让志愿信用变无形资产。从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勤劳致富、家庭和睦、庭院整洁、资信良好等六个方面制定评定标准,成立专门评定小组,设定3A级、2A级、A级文明信用户施行差异化授信。建立健全“文明增信”机制。对各级文明单位授予的荣誉称号,如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在授信额度和利率方面给予倾斜。在全省首推“无感授信”惠农利民服务政策,将文明实践积分、农户文明增信贷款与志愿服务积分充分融合,使志愿服务量化为真金白银,以金融力量倡导文明新风。
二是结合地方发展,坚持经济、美德双向赋能。2023年初,寿光市入选全省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工作试点市,在“志愿服务+信用”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寿光市通过开展美德寿光、信义菜乡“五信共建”活动,针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创新开发了“美德信用贷”,贷款利率较同档次贷款挂牌利率优惠30至50个基点,同时开辟“绿色通道”,实行限时办结,不仅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维护了寿光“放心菜”的品牌形象,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基础。
三是培育志愿服务品牌。潍坊市以“诚信潍坊”建设为主线,打造受欢迎、可持续、叫得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目前已经成功探索了“点亮微心愿”“寿光市传统文化‘五进’”等志愿服务品牌,当好了党政方针、传统文化的宣传员,做好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服务员,充当了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为地区的文明实践提供了经验做法,推动了潍坊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长效化、常态化发展。
四是健全奖惩机制,强化结果运用。以志愿服务时长为基础,对志愿者进行星级评定,星级评定的结果是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经评定,对三星以上志愿者授予证书和纪念奖章,通过新闻报道和巡演等方式,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让志愿者有社会认同感。通过积攒志愿服务积分,可以按照积分规则兑换相应物品,让志愿者得到实惠。开展“为奉献者服务”异地志愿服务项目,以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等先进典型县域外亲属为服务对象,为其提供生活上的帮助,营造社会互助良好氛围。同时,市级财政列支专项经费,每年为注册志愿者购买1000万元保额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消除志愿服务后顾之忧。
(作者单位:潍坊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