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群众性”建设探析

(2024年02月2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洁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平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用群众能听懂、能接受、有效果的语言和方式宣传党的理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人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并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从而达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目的。
  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群众性”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着力点在基层群众,所做的一切工作必须是以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来进行衡量,人民群众既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群众的重大作用
  (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走进基层、走近群众,用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引导群众,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方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志愿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价值规范以各类形式展示出来,让群众获得精神食粮的同时,也将文明的理念带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立足基层、围绕群众,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功能,用创新形式和内容来吸引群众关注,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能够更加精准地发现群众需求,更加高效地解决矛盾纠纷,便于实施差异化、分类化服务。这种由政府、社会、团体、群众共同发力、共同参与的文明实践活动,更能形成高质量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三、凝心聚力打造“群众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一)针对群众需求开展活动,吸引群众“想参与”。一是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调研准备,将群众关注度高、有强烈需求的问题进行精准化地资源配置,打造高质量的志愿服务项目。二是在实践活动中,志愿服务者必须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尊重基层群众,明确自身的服务者身份,结合现实问题了解群众的基本诉求,让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志愿者们必须积极与群众分享自己的真实想法,传授相关经验,从而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二)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地点,确保群众“能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广大群众,离开了群众的广泛参与,一切活动都是空谈。因此在制定各类活动方案时首先要针对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灵活安排活动时间、地点,在确保广大群众能正常参与的基础上,还要广泛宣传,扩大群众的参与面。
  (三)以数字赋能,方便群众“常参与”。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具体作用,要依托智慧社区平台,方便群众了解信息、享受服务。例如在活动中运用新媒体,依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利用数字化理论宣讲平台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行宣讲,通过网络宣讲会、网络知识竞赛、网络座谈会等形式满足群众对政策的了解需求,提高文明实践活动的质量与效果。
   (作者单位:中共坊子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