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
项目化是志愿服务制度化与体系化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实现路径。潍坊市推动“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化应牢牢把握“三化”驱动,以项目化实现服务内容与新时代品质生活的深度耦合,以专业化培育满足现代文明新需求的志愿服务团队,以制度化推动“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赋能全国文明城市建设。
一、树立项目化思维,把握“五为”服务时代特点,增强项目号召力
项目化思维是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品牌的前提和基础。要推进“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化,树立项目化思维。
一要准确把握“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时代特点,及时更新志愿服务项目管理理念。改变传统志愿服务自发、分散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深入打造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文化特点的品牌项目。同时做好充分调研,立足“五为”服务群体深入分析其实际需求,从而为精准确定项目目标做好前期工作。
二要创新打造宣传阵地,增强项目号召力。以“五为”文明实践为主线,从历史的广度和项目的深度出发,深挖潍坊市优秀典型志愿服务项目,以“志愿文化长廊”“志愿服务展”等形式呈现潍坊“五为”志愿服务文化,依托志愿文化节(周)等扩大项目影响力,为全社会广泛参与志愿服务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同时创新动力驱动机制,使项目能够吸引志愿者、留住志愿者、帮助志愿者成长。比如将良好志愿记录与免费惠民保、领取消费券等其他公共服务挂钩。
二、聚力专业化升级,把准“五为”服务工作脉搏,提高项目组织力
专业化是志愿服务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是真正将志愿服务落在实处的重要保障。要提升项目专业化水平,需要把准“五为”志愿服务工作脉搏,提高项目组织力。
一是精准定位志愿服务项目开发需求。不仅要关注受助群体的需求,也要重视服务群体的需求。比如“为老”志愿服务,作为需求方,要更深入了解不同年龄层次、健康水平的老年人对于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作为服务供给者,应依托“时间银行”等方式,将其现有的志愿服务时间进行存储,从而为其后期获取志愿服务提供最实在的保障。
二是完善志愿服务项目职责分工程序。“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者分工应遵循职责明确、权责一致等原则进行合理设计。不仅要依据志愿服务项目要求科学设置服务岗位,明确岗位名称、职责要求、人数等,更要充分考虑“五为”群体不同特点、志愿者专长和个人意愿等多方面因素,兼顾规范化和灵活性。同时要充分做好培训工作帮助提升服务者技能。
三、加强制度化建设,聚焦“五为”服务发展趋势,提高项目影响力
志愿服务的制度化水平体现着社会文明进步的水准。志愿服务项目要打造品牌,成为展现潍坊市文明风貌的一张名片,需要聚焦“五为”志愿服务发展趋势,坚持制度化建设。
一是完善志愿服务绩效评估机制。科学设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确保衡量指标可量化可实现。
二是健全志愿服务项目成果转化机制。为实现“服务产出效益最大化”,既要提高志愿服务项目成果转化率,扩大志愿服务项目成果覆盖范围,帮助更多人从中获益;又要注重志愿文化产品的创新,增强志愿服务项目的文化底蕴,提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理念。
三是拓展志愿服务项目宣传辐射力。充分发挥宣传的动员作用,一方面利用志愿服务云等平台展现志愿者风采,增强志愿参与带动效应;另一方面与媒体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通过宣传短片、素材库等形式宣传志愿服务,提高人们对志愿服务项目的支持率、参与率。
(作者单位:中共潍坊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