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调研采访组
一块铝型材、一份催化剂、一件预制件、一套磁电设备……看似寻常,实则科技含量满满。近距离深入观察这些临朐制造的“台柱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传统企业”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正在产品链、产业链、创新链等领域加速突围,为中国创新版图填补了一块块空白,成为支撑临朐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产业。
“传统”不等同于“低端”,传统产业不代表落后生产力,核心在于创新能力。“抓创新就必须抓人才”,临朐县主动把人才发展融入县域产业发展布局,坚持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同步开展,人才招引与人才培养同步发力。2023年人才发展成效列16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第1位,人才支撑县域高质量发展作用持续增强。
临朐县重视人才,不是简单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而是最大程度地激发人才“留心、留智”,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重大平台建设、创新项目攻关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技术保障。
在华特磁电,高端人才可以不“为我所有”,但要“为我所用”。2004年,华特磁电与顾国彪院士签订技术开发项目合作协议,此后,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级科研平台陆续落户。通过创建“柔性人才”引进合作模式,华特磁电打破了“学历、职称、资历、身份、国籍”等限制,攻克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了属于企业的“技术护城河”,也打造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技能人才方面,华特磁电自主培养了一支高素质“能工巧匠”队伍,保证了技术传承的连续性。
有效发挥人才潜力,关键要去研究产业环境、企业内部生态环境,是不是能给人才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和舞台。万豪纸业是汽车滤芯用纸这一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技术副总杨乾博士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拥有丰富的研发经历。来万豪之前,杨乾为万豪的竞争对手工作。从竞争变为“加入”,杨乾坦诚,“万豪有自己想要追求的事业,自己可以全身心投入研发,为这个行业作点贡献。”
越优秀的人才,对事业的成就感也就越强。类似杨乾的例子,在恒辉新材料也找得到。这家2019年成立的企业,目前已经在催化剂多个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研发团队近60人,占员工数量四分之一。研发领头人丛佃凯也是公司创始人,一辈子只干了催化剂研究这一件事。企业还特聘了四位已退休或进入二线岗位的科研人员,组成了技术攻关团队。恒辉本质上是“伪装”成公司的科研团队,正是因为拥有这种浓厚的科研环境,具备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成为产品的能力,才吸引了“银发天团”的入驻。
三义集团的人才路线更值得中小企业研究。这家新材料企业建立了一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研发团队,大幅度提升了产品品质,将这家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推进到全国销售前三强。研发人员大都是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拼出来的,在实战中摔打过,因而对市场的反馈格外敏锐。人才的知识、智慧资源得到了沉淀和有效应用,反过来也促进了人才的发展和成长。同时,企业对设备升级的主动性极其强烈,每隔几年就要进行一次大规模设备升级改造,这与研发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好钢用在刀刃上。人才不是“硬抢”来的,也不是“强留”的。人才不一定要追求最高端,而是要匹配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从这个方面说,立足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建立结构合理、层次有序的人才队伍,这正是临朐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刀刃”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