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真知长本领 寻找潍坊高质量发展答案

——我市开展2024年中青年干部三段式培训侧记

(2024年06月0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薛静
  通讯员 潘洪钧 李磊

  与企业专家联合开展科研申报、项目管理,在政府职能部门参与政策制定、研究产业发展……这是最近一周参加全市中青年干部培训实干践学的学员们的工作日常。“要把佛山市坚持‘小步快跑’、堆积起来就是产业迭代升级的经验和理念在高新区探索推广,逐步推向全市。”市财政局办公室主任、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学员李伟嵩在学习日记里写下自己的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今年年初,市委作出了对标学习南通、台州、佛山、泉州四个城市的安排部署。为进一步提升全市中青年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加快推动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我市启动了2024年全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来自市直部门和县市区工作一线的41名年轻干部,通过“理论笃学+对标研学+实干践学”,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沉浸式培训。
  培训期间,年轻干部们以普通员工身份参与部门工作、进入企业园区学习先进理念和经验,在火热实践中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提升能力、锤炼作风,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思路举措,转化为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努力以新思路、新气象、新作为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精准施训
  真学真悟凝思想

  与以往培训相比,此次培训采用“理论+研学+践学”三步走的方式。为了让学员们尽早适应、快速融入,提升学习效果,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在设计培训方案时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在党校理论笃学阶段邀请市工商联、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等4个对标学习牵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作专题辅导,并从4个对标城市分别邀请专家现场授课,深入讲解我市和对标城市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经验做法等,便于学员们提前了解掌握情况,到对标城市第一时间进入状态。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从一开始,这次培训就确定了“实”的基调。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说,学员们平时大都扑在工作上,缺乏系统性理论知识。设置“理论笃学”课程,就是要让大家在更高站位上,分析研究四个对标城市的成功经验,客观对比我市发展实际,从而找出迎头赶上的可行性路径。
  “局长,市里安排您到党校为年轻干部讲一堂专题辅导课。”3月初,市工信局主要负责人接到了市委组织部的授课任务,给参加2024年全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们讲课,主题是潍坊市产业经济实践与探索。
  理论学习会不会很枯燥、很深奥?不搞经济的学员能不能听懂?事实上,生动的课程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空泛的内容没人爱听,授课对象是优秀年轻干部,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必须讲出干货、体现特色。”市工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创新是制造业的灵魂,抓住了创新这个核心,也就掌握了产业升级的主动权。听完这堂课,我对下步的研学更有想法了!”课后,奎文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廿里堡街道党工委书记谭海伟有感而发。
  课程内容很“管用”,与培训前的需求摸排分不开。对标学习的4个城市,均在某一领域跟我市具有相似特点,或者曾经面临相同的发展矛盾,但这些城市通过不断创新、突破、提升,在不同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为我市提供了“量身定制”的学习样板。难点工作怎么突破?重点工作怎么跨越?整体工作怎么提升?学员们的知识短板和经验盲区又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市委组织部归结了共性需求,推出了专题辅导课程,确保有的放矢、按需施训。
  “课程紧贴工作实际,既有经验之谈,又有补短之策。”许多学员表示,课程回答了“学什么、怎么学、如何用”的问题,学完之后信心大增,对到对标城市研学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工学相长:取长补短长见识
  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签订纪律承诺书;迅速转变角色,到对标研学单位报到上岗,从“学徒工”做起;参与当地道路提升工程方案研讨,到企业、产业园调研,每天都组织心得交流,把当天学习成果固定下来……4月22日,参加2024年全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们到达4个对标城市的研学单位后,立即走上岗位进入工作状态。
  奎文区梨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左文凯和同为学员的高密市柏城镇党委副书记、潍坊(高密)临港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综合科科长陈俊宇一道,全程参与了南通市阳光养老产业集团2个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竞标工作并顺利中标。“来之前,我就考虑过如何通过学习为办好我们自己的民生实事取经。驻点企业业务范围与我关注的方向一致,给了我开拓思路、提升能力的绝佳机会。”左文凯说。
  为实现研学效果最大化,市委组织部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按照因人定岗、人岗适应,产业关联、工作相通的原则精准匹配学员与城市。学员们分赴4个城市后,市委组织部严格落实对标研学干部纪律要求、对标研学组职责、对标研学期间派出单位职责“三张责任清单”,每天与各研学组组长联系,对学员们的学习进度进行调度,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同时,市委组织部加强对学员们的研学引导,通过与学员交流互动,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城乡接合部交通微循环怎么打通?智慧化城市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政务服务大厅怎么这么清闲?为什么不用现场办理?”“要把驻点企业研究透,上下游是什么?经营理念是什么?遇到风险是怎么化解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政府部门是怎么服务的?这些问题要细心观察、虚心请教、用心思考”……工作群里,类似的问题不时出现。
  “我们是‘自带干粮对标研学’,没人主动教你学什么、让你干什么,一切要靠自己主动,主动问、主动干、主动学。这种学习方式,对我们来说是第一次,对绝大多数接收单位来说可能也是第一次,他们也不熟悉应该怎么安排、怎么使用,这就需要大家主动破冰,找准切入点,快速打开局面。”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叮嘱学员们,要严格管理要求,把潍坊干部的好形象树起来。
  “面对陌生的企业、全新的工作领域,必须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为企业做点实事,才能赢得企业的信任,从而看得更真切、融得更深入。”许多学员回来后,谈起在对标城市的研学经历时,一致表示。
  学以致用:创新求变谋发展
  “出来学习,大家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出这些城市发展的经验所在,将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助力潍坊高质量发展。”5月13日至16日,市委书记刘运率领潍坊市党政学习考察团赴台州、佛山、深圳三地进行学习考察并开展“双招双引”活动。其间,他亲切看望了在佛山、台州研学的学员们,鼓励大家跳出潍坊看潍坊,增强“做极致、干精彩、争一流”的进取精神,在创新理念、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等方面探索新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指导实践。
  昌乐县营丘镇党委书记石文韬和同事们分赴台州市江苏商会、台州市农资公司、泰田机械、博弈科技、杰克科技等企业调研,并到台州市纪委、发改委等部门跟学,对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敢拼敢闯敢成长有了更深的感触。“破解企业发展现实难题,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换位思考意识,要以有为政府支撑企业发展。”石文韬说。
  赴泉州研学的学员们,同样也在盼盼集团、利郎集团、英良集团等企业间学访,并利用休息时间到社区乡间感受闽南人文气息、发展氛围和拼搏精神,加深对“晋江经验”的理解感悟。“泉州政府坚持‘四到’‘四办’和扮演好‘三种角色’,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这些经验,对于如何让我们的企业放手发展非常有用。”临朐县石家河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兆鹏说。
  在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外出研学之后,培训进入了最后一个阶段:实干践学。学员们进入新的部门单位和企业园区,将所学所用转化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和实干践学单位工作突破提升的具体举措。
  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是实干践学的落脚点。来到实践单位之后,学员们全部下沉到所在单位业务科室、工作一线,认领任务、发挥特长,积极参与重大活动筹备、重要文件起草、重点工作推进,把南通、台州、泉州、佛山的先进理念、创新思路、成功经验与践学单位工作进行嫁接转化,推动学习成果落地生根、育花结果。
  为了保证践学效果,不管是到市直部门、工作专班,还是到国有公司、民营企业,每一位学员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工作目标和践学计划,确保干有方向、行有效果。“在南通研学期间,我们组形成了‘1+10’调研成果和3篇‘金点子’,积极参与到当地城市建设、企业发展、文旅推介等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果。现在,到了检验我们学习成果的时候了。”市委办公室督查室主任张凯说。
  “顺德的产业奇迹,秘诀就在于坚持长期主义。目前街景梦工厂正在全力打造街景城市空间艺术产业园,力争5—10年形成城市家具产业集群。相信只要着眼于长远,躬耕于价值,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一定会积累成奇迹。”市卫健委宣传科科长、山东街景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学员陈小伟在学习笔记中这样写道。
  在学习中寻标对标、取经问道,在实践中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挑大梁,在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当排头,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中勇争先,这是潍坊的发展目标,也是全市上下共同的努力方向。我们将持续巩固深化培训实效,推动更多年轻干部学真知、长本领,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更好潍坊的强劲动能。”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