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文区有这样一家制造业企业:总占地面积只有4000平方米,主要生产医疗器械细分领域的非标产品,部分产品已经实现进口替代,2023年实现产值4000余万元。这就是富俊机械,员工数量不到50人,但拥有研发相关人员6人、专业技术人员10人。生产车间经过多次技术升级改造,产品精密度大大提升,综合成本显著下降,走出了一条具有“奎文特色”的企业节约集约发展路径。
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要素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鲜明特征。用“有限空间”创造“无限精彩”,是奎文区许多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自觉追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前提是“根据不同条件采取不同措施”,关键靠人。就像土地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一样,企业同样也是人才发展的“土壤”。“土壤”厚实,当然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激活人才潜能只能靠大厂大企。
富俊机械的发展历程证明了只要有想法、有办法,“善小”更有大作为。企业不仅可以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人才也能在小规模的企业中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目前,奎文区拥有齐鲁工匠1名、潍坊金牌工匠2名、潍坊工匠16名、企业级工匠71名,成立省、市、区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6家,持续做高工匠培育发展的“塔尖”,引领更多专业人才向高技能工匠方向发展,也有效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澎湃力量。
想方设法提升一线技术技能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浩泰机械的做法在于鼓励高技能人才在岗位上用好技能、管理班组、带徒传授,鼓励高技能领军人才参与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设在车间里的程寿远劳模创新工作室是省级创新工作室,目标是解决工友们在一线发现的各类问题,已设计制造工艺工装60余项,改造专机30余台,为公司节省设备、工装制造和人工费用达230万元以上。工作室组成人员基本上都是浩泰机械自主培养的人才,成为“内嵌于”生产环节中的创新“因子”,在创新过程中,更具有专注性、目标性,效果格外突出。
除了产业和技术创新,理念和思路创新也同样重要。“寸土”产“寸金”、“亩均”论“英雄”的背后,是立足现有资源做好创新文章。山东和创智云环保装备有限公司占地面积仅有2.5万平方米,公司大力支持研发人员从小处、细处寻找创新点,“不贪大求全、不贪图一步到位”,聚沙成塔、汇溪成海,推动企业不断向产业链高端迈进,进一步提升了发展质量和产业效益,主导产品次氯酸钠发生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城市中心区域,奎文区土地资源尤其金贵。工业用地数量少、距离中心城区近的现状,决定了奎文区制造业企业必须在节约集约的基础上走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的路子。人才工作也是如此,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推动建立高效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有限空间内做出人才出彩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奎文辨识度的“小而美、小而尖、小而精”的企业和人才同样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