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
“引龙侯,都察院,湖广总督也不善。阳河出了个刘阁老,抱着成化坐金殿……”走在阳河村,孩子们口中正唱着顺口溜,较大的孩子端坐在台阶上扮作官老爷捋着胡须。顺口溜中的刘阁老,就是明朝寿光第一个进士,位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的刘珝。
明宪宗时期,皇帝为监督大臣和百姓的言行而设立了特务机构西厂,任太监汪直为提督。西厂不仅包揽了东厂和锦衣卫的职权,甚至不向皇帝汇报就随意逮捕处置朝中官员和平民百姓,由此造成了大量冤案,使得官员、百姓人人自危。平日里朝中大臣们都在苟且自保,见了汪直只敢“侧目而视”,没有几个人敢跳出来指责。当内阁首辅商辂向皇帝上表奏章弹劾汪直时,只有刘珝等几个老臣出面支持。刘珝不仅态度坚决,更是带头把汪直的十大罪状全部列明。宪宗听后震怒,随即罢免了汪直,撤销了西厂。但是不久,宪宗又恢复西厂,仍然由汪直负责,恢复后的西厂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为此刘珝又多次劝谏,但皇帝已经听不进他的忠言。
当时的内阁除了刘珝,还有万安、刘吉两位大学士。万安常以阿谀奉承、拉关系走后门等手段,为自己升职拓宽渠道,刘吉则阴险刻薄,在政事上没有主见,以和稀泥为主。刘珝深知这两个人不是廉洁正直的大臣,就向皇帝进谏“斥奸佞亲贤臣”,甚至当面斥责万安“负国无耻”,万安由此记恨在心。不久,万安观察到汪直越来越不受宪宗待见,就邀请刘珝一起进谏撤销西厂,但刘珝因为不愿与之为伍没有参与联名上奏,恰好中了万安的诡计。皇帝阅看奏章时发现没有刘珝的名字,万安趁机安排人诬陷刘珝为人狂躁,且与汪直有所牵连。宪宗大发雷霆,万安等人又假装为刘珝求情,刘珝看不惯这些人的嘴脸,毅然决然提出回乡养老,就这样结束了十年的内阁生涯。
相比面对国家大是大非的动真较真,回乡后的刘珝像是换了一个人,不仅与宗族邻里往来亲切随和,而且对朋友特别仗义,往日的凌厉完全不见了踪影。刘珝的父亲刘昺是个性格强硬又严厉的人,有时候生了气会连续几顿不吃饭。刘珝清楚父亲的脾气,就带着孩子们左哄右劝,在很多生活琐事上也是委屈自己力求让父亲顺心。
在朝堂上,刘珝是刚强正直的诤臣贤吏,而在乡里,他又是一位谦和礼让的儒雅君子,看似不相容的“两面”性格在他身上融为一体,却又让人感到如此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