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有为” 群众办事“省心”

——我市合力攻坚“高效办成一件事”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

(2024年07月1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左)为办事群众提供全方位指导服务。
  安丘市新安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左)热情服务群众办理业务。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生 文/图

  “现在推行的‘医疗机构注册登记一件事’太省心了,只提交一次材料就完成了机构开业的审批手续办理。”日前,通过潍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师护士执业证书的潍坊新城口腔医院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相女士,对如此省心的办事过程连连夸赞。
  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优质的政务服务是重要保障。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对持续优化公共服务、真心实意服务项目等提出了新要求,字里行间透露出坚持把群众办事的“需求点”“症结点”作为工作的“聚焦点”“发力点”、不断增强群众和企业获得感、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的信心和决心。
  围绕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我市把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改革、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等作为重要抓手,加强流程再造,推动模式创新,注重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形成了一批群众有感、政府有为的政务服务增值服务新场景。
    加快从“基本服务”向“增值服务”升级
  梳理我市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系列措施,不难看出背后的相关思路:在政务服务便捷化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增值服务内容、丰富优质服务供给。
  “可以把这个过程看作是从基本服务向增值服务的升级。”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协调指导科科长吴振说,过去是,政府有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现在是,围绕群众和企业的多元化需求,如何提供精准、细致、高效甚至是个性化的服务,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措施精准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成本最小化。
  吴振说,这是对政务服务广度和深度的扩展与延伸,是对相关工作方式流程等环节的创新重塑。而如此力度的探索创新,源于更好潍坊建设的现实需要。
  一方面是来自外部大环境的倒逼。当前,我市正面临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良好宏观环境,享有入选全国首批20个制造业新型技改试点城市等利好机遇,正是大干快上的好时候,需要进一步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以用足用好这些重大机遇条件,增创发展新优势。
  另一方面是来自内部的自我加压。随着更好潍坊建设的深入,广大群众和企业经营主体对政务服务的各类需求也在不断转变,对优质的稳增长、提质效、惠民生、守底线等政务服务更为渴求,需要全方位提升各领域各方面工作水平,确保步子更稳、作风更硬。
  对这些目标定位的落实,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是先手棋。
  我市各级各部门敢作善为、勇闯新路,围绕企业和群众全生命周期办事需求,选择涉及面广、办件量大的高频服务事项,将多个部门或同一部门不同科室的多个审批环节归并优化、并联办理、压缩时限,大力实施“只进一门”“一件事集成办”“相关事一站办”等,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生根,打造了许多标志性成果。
  据吴振介绍,市级层面已创新推出“医疗机构注册登记一件事”“企业投资一件事”“民办学校一站式登记一件事”等一批特色“一件事”办理模式。
  “就拿‘医疗机构注册登记一件事’来说,通过整合审批流程、分类汇总申请材料、集中开展现场核查等措施,办理时限由过去的15个工作日压减为5个工作日,并实现了一次性告知、一次性申请、全流程网办、一次现场核查、一次办好。”市审批服务局食药卫生审批科科长隋振杰说。
  各县市区也创新推出了一批本地特色“一件事”。
  青州市将婴儿《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办理、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登记等事项一次集成高效办理,实现“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从“能办”向“好办”转变。
  寒亭区通过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医保基金稽核、优化异地生育报销流程、畅通女职工生育住院联网和生育待遇落实等措施,实施“生育一件事”改革,保障居民“生育无忧”。
    加快从“传统服务”向“数字服务”升级
  日前,安丘市新安街道瓦青官庄村村民李爱华,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顺利地替父母办好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事项。李爱华告诉记者,通过“一码通”,业务办理得非常快,也非常方便,“工作人员还告诉我,通过‘一码通’,很多业务在家里就能办理。”
  “中间位置就是我们新推出的‘基层政务一码通’。”在安丘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于健打开手机“一码通”小程序向记者介绍,这个小程序整合当地14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和138个社区便民服务站的基本信息,点击进入后,附近便民服务网点的具体位置、事项办理、联系电话等信息一目了然,服务指南、业务申报、在线预约等模块应有尽有。
  这样便利的办事条件,得益于我市狠抓数据集成,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努力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或“不跑腿”。
  我市依托山东省政务服务平台开发完成了“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平台,并利用“无证明城市”建设成果,推动149个证照实现免提交,还完成了社保、医保、公积金等群众常用36类证照的对接调试,实现了网上咨询、网上申请、网上办理、网上评价。
  以这个平台为基础,我市打造全域化“政务服务线上TOP店”,推出“全链条‘云’上办、闭环式‘零见面’”审批服务新模式,有1508项事项实现全链条“零见面”审批。
  搭建了“云上客服”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投资、市政等12个领域按照“最小颗粒度”标准对问题进行梳理,建成涵盖3.9万余个问题的知识问答库。
  研发上线了“掌上办理平台”微信小程序,打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相关30余个专网系统,集成智能咨询、报建清单等功能,让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实现全流程“掌上办”。
  如此一来,线下有“一窗受理”,线上有“一网通办”,线上线下同一标准、同一流程、同质服务,让智慧化政务服务快速融入群众生活或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就拿寿光市“百姓购房通”平台来说,通过整合网签合同、在线办证、水电气暖开户及过户、缴费等多个事项的“一链办理”,打通了群众看房、选房、签约、办证、开户、缴费6个关键环节,成为省内首个政务服务类不动产交易电子合同应用案例。目前,通过该平台已签订电子购房合同2万余份,办理各类业务1万余笔。
    加快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升级
  “很多本应是我们的工作,他们都帮着干了。”在寿光高新区的全福元智慧冷链物流仓储中心项目建设现场,谈起政务服务,项目负责人赵存山伸出了大拇指。
  “从项目立项开始,寿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的工作人员就多次上门服务,手把手地教‘材料怎么弄、手续怎么办’。后来,寿光市政务服务中心高新区分中心成立了,办事路程更近了,来回一趟少跑30公里、节省近1个小时。”赵存山说。
  寿光市优化投资项目服务中心主任董通福介绍,成立分中心是他们聚力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就近能办、一办即成”的重要举措,已实现196项行政审批业务及29项相关部门业务的同事同效同质办理。同时,还通过在银行网点、企业园区、社区商超等打造政务服务便民站点,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随时办、上门办、延伸办”。
  这是我市坚持把群众的“获得感”装进心里,加快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升级,切实提升群众和企业办事体验的一个缩影。
  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我市各级各部门抓事项集成、抓窗口集成、抓运行管理,全面加强政务服务队伍建设、健全标准规范体系,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置线下“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综合窗口,强化窗口人员培训,积极推行“一窗受理、协同办理、并联审批、统一发证”运行机制。
  完善“一件事一次好”集成服务线上线下材料流转归档机制,厘清职责边界,明确工作标准,推行“一次告知”,引导指导服务对象准备申请材料,根据需要提供线上线下帮办代办服务。
  建立市县镇“三位一体”帮代办人员体系,全市组建帮办代办服务团队18个、专兼职人员1406人。在各政务服务中心还设立帮办代办服务专区,提供“一站式”帮办代办服务。
  以市人社局为例,他们创新完善“首问负责制”“窗口吹哨、科室报到”“我陪企业走流程”等主动服务举措,打造政务服务标准化、窗口服务规范化、服务方式精准化等“五化”工作模式,大幅提升了服务效能。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张春勇表示,随着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不断深入,我市以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流程再造、服务质效提升构建起为群众和企业服务新生态,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开创更好潍坊建设新局面创造了更好环境、提供了硬核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