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花赞

(2024年07月1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丁诚忠

  每年夏至前后正是凌霄花开始绽放的时节,一些单位或小区宿舍的围墙便成了凌霄花的世界。一簇簇橙红色的“小喇叭”不惧阳光的炽烈,从葱绿繁密的绿叶中探出头来,落落大方地摆出不同的姿态,丝毫不惧路人的眼光,那绿色织就的幕布和红色幻化的云霞,成为夏日里最抢眼的风景。
  上世纪80年代大学读书时适逢新诗盛行,从舒婷的《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中,第一次知道世上有一种花叫凌霄花,知道它拥有善于攀援的特性,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识她的庐山真面目。诗人在诗中贬抑不喜的并不单单是凌霄花,还有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甚至日光,甚至春雨,青春独立的我仅凭“攀援”“高枝”“炫耀自己”等词汇,就从心里面对未曾谋面的凌霄花产生了莫名的鄙夷与反感。
  初识凌霄花还是结婚住进单位宿舍以后的事。夏日里,家住一楼的同事在院内栽种的凌霄花越过自家墙头纷纷探出墙外,橘红色的花朵如倒挂金钟一簇簇、一层层红红火火,让人赏心悦目。不管早晚每次走过,凌霄花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不曾见到丝毫的萎靡。最令人难忘的当数雨后初霁,全身沾满晶莹水珠的凌霄花宛若浴后妆成熠熠生辉,水灵明艳楚楚动人。跟同事打听花的名字,竟然是舒婷诗中颇多微词的凌霄花,是十多年前先入为主、印象不堪的凌霄花!才知青春涌动下盲从的肤浅,才知正义宣判下也有不白之冤。
  随着城市品质的提升和绿化美化意识的增强,凌霄花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我也因不同的机缘、在不同的场合多次目睹凌霄花的容颜。感觉她每次都一样的热情豪放,一样的阳光灿烂,没有丝毫的扭捏作态,处处尽显大方自然,无论在哪她都是热情的主人,让人无法拒绝对她的好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春芳初歇夏花开,秋菊经霜雪后来。大地四时呈美景,文人弄墨展诗才。梅之凌寒独放,兰之君子风度,竹之坚韧气节,菊之傲霜英姿,凌霄酷热自来……与“花中四君子”一样,凌霄花有着自己的品性情怀,在自己的世界里绽放异彩。你有你的寒彻刺骨,我有我的酷暑最爱;你淡雅清奇暗香来,我热情浓烈向日开。花花世界原本岁月静好花落花开,因了骚客文人的好恶便有了不同的标签与道德情怀。
  生如夏花之灿烂,凌霄花应该占有重要的一席。她不像荷花那般婀娜高洁,不像月季那般美艳多姿,不像紫薇那般紧致细密,不像木槿那般朝开夕闭。凌霄花大方舒展、活泼热情、志存高远、天然出彩,花期跨越长长的夏秋两季。她是正能量的化身,是勇于改变命运的旗帜标杆,不因人们的喜爱而沾沾自喜,不因人们的非议而郁郁寡欢,依然故我活出了藤类植物的精彩。
  凌霄花跨越两千多年从《诗经》中走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攀登的脚步;她仰慕坚强伟岸,义无反顾忠贞相伴;她自强不息、追求不凡,目标的高度就是自己的高度;她与橡树、松树、山峰、围墙举案齐眉紧紧依靠,从不独领风骚。她用自己的容颜增添了伴侣的光彩,用自己的纤躯凸显了伴侣的刚强,用自己的柔情温暖了伴侣的胸膛,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相伴成长。倾情绽放是成功登顶的庆祝,是共生共荣相互成就的辉煌高光。
  历代文人墨客对凌霄花有褒有贬,但褒多于贬是不争的事实,微词多集于凌霄花的攀援,让凌霄花背负了不应有的沉冤。凌霄花光明磊落从来不屑于蝇营狗苟工于心计,凌霄花坚韧顽强不屑于贪图安逸胸无大志,凌霄花荣辱与共不屑于自我炫耀自鸣得意。与之相比,阴郁的爬山虎开不出灿烂的花朵,不配有凌霄花的美誉;彼此设防尔虞我诈的蔷薇花,拉扯内耗中只能到达围墙的高度;见不得光的昙花和害怕烈日的牵牛花,随着太阳的升起便草草地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凌霄花见贤思齐、积极向上、光明坦荡、热情奔放、择木相托、择山相依、相辅相成、共赴理想,其花品志向又怎是历史的烟云所能遮蔽?正如北宋诗人韦骧诗中赞颂的那样:“翠蔓缘株上,红芳冒暑开。凌霄诚有谓,托质岂无媒。”
  攀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正如我们今天的攀岩运动,需要毅力勇气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它是勇敢者的游戏,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放眼与凌霄花并列“四大藤类植物”的紫藤、忍冬、葡萄,只有凌霄花创造了生命的极限。紫藤花在春天里率先登场,花穗从光秃秃的藤条上倒垂而下,因为少了绿叶的陪伴难免显得单调;夏日里由白变黄的忍冬花在绿叶间时隐时现,终因纤巧素雅过于平淡淹没于芸芸夏花寂寂无澜;葡萄则压根没人把它纳入赏花的行列,只是快意于纳凉时看葡萄的果实一天天长大。清代学者李渔认为:“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他把凌霄花比作“天际真人”,告诫人们想看此花必须准备好奇石古木,否则它无所依附就不会生长,即使能长也长不高。想来李渔一定是从骨子里喜欢,才能如此设身处地为凌霄花着想。
  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李渔独宠凌霄,从他们的诗文中我们懂得了喜欢就是喜欢,无需遮遮掩掩;真正的喜欢绝不仅仅停留在浅层表面,而要懂得悉心呵护全程陪伴,不能徒有虚名放任不管。因此,当我们开始喜欢一样东西的时候就应扪心自问,是否准备好为它付出、对它负责、与它相伴?如果不了解它的秉性异能、不能为喜欢的事物创造适合成长的环境,就不要附庸风雅叶公好龙,免得一时的冲动最终沦为孤单冷落、蒙尘诟病、不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