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干

(2024年07月1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徐干(公元170年-公元217年),字伟长,东汉末北海剧(今山东潍坊寿光市)人,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徐干自幼勤奋好学,15岁前已能“诵文数十万言”。由于他“发愤忘食,下帷专思,以夜继日”,在20岁前便能“《五经》悉载于口,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翰成文”。他“轻官忽禄,不耽世荣”。曹操曾任他为司空军谋祭酒参军、五官将文学,后他以病辞官。曹操又任命他为上艾长,他仍称疾不就。曹丕论徐干:“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
  他擅长辞赋,“其五言诗,妙绝当时”,曹丕极为赞赏。著《中论》一书,22篇,今存辑本分上、下两卷,上卷10篇,多论述处事原则和品德修养;下卷10篇,大部分论述君臣关系和政治机微。这是一部有关伦理及政治的论集,其思想倾向大体上遵奉儒家旨趣,多祖述先王、孔孟之言,同时也受道家、法家的某些影响。曹丕曾就此大加赞扬说:“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它是“建安七子”中唯一今存的专著。
  徐干不幸死于公元217年的一场大瘟疫,卒年47岁。
  (资料来源《潍坊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