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思伯幼年聪慧,10岁能诵诗,“工草隶,善辞赋,文苑儒宗,遐迩归属”。21岁开始出仕朝廷,很受北魏孝文帝的赏识,常随从征伐,孝文帝终时执笔代写遗诏。他任过荥阳太守、南青州刺史、兖州刺史,政绩显著,兖州人民曾为他立德政碑以表怀念。公元507年,贾思伯随任城王拓跋澄围攻钟离,兵败退却,贾负责断后,拓跋澄认为他很可能遇难,贾竟安全归营。拓跋澄称赞他说:“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但贾却说自己因为迷路才凑巧脱险,绝不夸能表功。魏肃宗时,朝廷上下为建造“明堂”的规模格式而久议不决。贾思伯上《明堂议》,提出了合理方案,否定了戴德《礼记》中的记载和东汉蔡邕的见解,广征博引,论据确当,学者无不赞同。他虽官高爵显,但仍勤学不懈,并能“倾身礼立士”,虽在街途,也要“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于倦色。”他对人说:“衰至便骄,何常之有?”
公元525年,贾思伯逝于洛阳,肃宗追赠他为镇东将军青也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贞。同年11月迁葬原籍,其墓在今山东省寿光市城西南4公里的李二庄。
(资料来源《潍坊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