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彩霞
远望,像一片清澈的月光,又如一团神秘的雾气,慧心如兰;近观,似一滴晶莹的泪珠,又若一颗璀璨的明珠,安之若素。它来自时光深处,有着浪漫华美的气度,由新疆上等和田墨玉碾琢而成,白玉质,间有墨色,千年磨砺,光泽温润;它来自岁月的馈赠,有着吉祥如意的寓意,内区饰蒲纹和乳丁纹,外区饰螭虎纹,廓的部分为两条透雕盘龙出没祥云之中,二龙之间用篆书刻有“宜子孙”三个字,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祈祷上天眷佑子孙体魄安康,福寿绵长。是的,它是青州博物馆馆藏的东汉宜子孙玉璧。在荒野古墓里静静地沉睡了近两千年,熠熠生辉地走入大众视野,惊艳了双眸,俘获了心灵。
玉璧,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祭祀天地四方的礼器,象征美好的意愿和高洁的品质。风华恍若流砂,沧桑沉浮无常。轻轻靠近它,仿佛听到了生命脉搏的跳动,闻到了远古自然的气息,看到了历史风云的变幻。
知道和氏璧的故事,我还是个眼神清澈的少年,聆听着老师讲述和氏璧的来龙去脉,上半场楚人和氏献璧,下半场蔺相如完璧归赵。老师绘声绘色,我已如醉如痴。千金难求的美玉,独特罕见,价值连城,卞和的忠诚和对真理的执着,萦绕脑海,挥之不去,与年少的梦想,一起生根发芽,游走在天空之上。比和氏璧更宝贵的是刻在骨子里的善良,不容践踏的志气。蔺相如不辱使命,智斗强国劲敌,最终完璧归赵的故事,从此镌刻在我的心上,成为凛然不屈、智勇兼备的榜样。
历史的余音还在耳畔萦绕,恍然如昨。一转眼,朝如青丝暮成雪,童年成了一个永远回不去的梦,仿佛一件穿小的衣服,永远悬挂在衣橱里。我默默凝视着东汉宜子孙玉璧,思绪翻飞,带着时间的温度,触摸历史的质地。它是埋藏着时间的玉璧,宛如它身上星罗棋布的乳丁纹。时间的针脚密密麻麻,轻轻一碰,好像片片雪花漫天飞舞。在势不可挡的时间面前,无数事物化为一片废墟,承载着古人信念操守的宜子孙玉璧却精气含储,性情高洁,善美如常,安然无恙,让人观摩瞻仰风雅,追古溯今千年。经历时间的苍凉与沉淀,我仿佛听到了宜子孙玉璧灵魂的呼喊、苍凉的孤独,以及对人类的谆谆叮嘱和无限爱意,宛如一首无声的歌,掺杂着喜怒哀乐,在人世间悠悠回荡。
没人能说清宜子孙玉璧前生尘世的,唯有时间是最好的见证。作为王室成员的陪葬玉,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幽暗梦境与错落沉浮?和它一起埋葬的主人是谁?所有繁华背后的苍凉传奇,早已弥散在历史烟云中,成了永恒的秘密。
玄而又玄的是,宜子孙玉璧的重见光日带着传奇色彩,竟是借助儿童的手和力量。沉闷的日子,走起来才带风。1982年那个爱在深秋的午后,追风的乡村少年用一根粗绳拖着玉璧满街巷奔跑,被考古学家无意发现,玉璧的命运轨迹从此重新改写,与它一起改写命运的还有青州谭坊镇马家冢子汉墓里的金缕玉衣、手握玉猪等一批出土文物。红尘之中,往往是偶然的交汇,让无数人和事的命运轨迹拐了个弯,走向生命风霜抑或高光时刻。
沉睡于时光深处的宜子孙玉璧,承载着凝固的历史与艺术,一经面世,便被惊叹的目光包围,完整巨大,精美尊贵。千年瑰宝,令人倾倒。玉璧上雕刻的“宜子孙”三个醒目汉字,既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也仿佛传递着意味深长的信息,耐人寻味。繁衍生息是人类的本能,承欢膝下、子孙满堂是一幅祥和的画,也代表着家族繁荣昌盛,哪个年过花甲之人不期盼这份美好呢?
凝视着透雕浮雕各种技法融为一体的玉璧,我不觉中静思默想,穿越千年。那位东汉雕技精湛的玉匠,把时代的密码雕刻在玉璧的每一个细纹里,一刀一刻都注入饱满情感,镌刻心中美意憧憬与人格烙印。想必,他初次看见这块罕见硕大玉材,也会惊愕失色,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接受制造玉璧的使命后,盯着玉材,每日每夜,心神逐渐宁寂,宛若《庄子·达生》里呆若木鸡的故事,然后,因材施艺,艺尽其材。坚硬的和田玉,在能工巧匠的刻刀下,柔软如绵,带了弹性,任由艺术创作与想象驰骋,在叮叮当当的闪光日子里,减去玉材累赘多余的东西,在白色玉质云状墨玉部分,碾琢成一对活灵活现的双龙,线条流畅,姿态优美,龙首面面相视,龙体粗壮高健,出没于祥云之中,“宜子孙”吉语赫然出现在出廓璧上,经历了千刀万剐的疼痛,玉材终于雕刻成想要的模样,精细尊贵,赋予了美好寓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宝玉经过雕刻,方能成美器;子孙经过修炼,才能利国家。所谓“宜子孙”,就是要为后一代、后二代、后几代创造好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让他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回望远去的历史,东汉王朝195年。遗憾的是,在东汉12位皇帝中,除了光武帝刘秀和他的儿子汉明帝刘庄及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以外,竟有9位皇帝英年早逝,在这样的历史奇观下,护佑子孙幸福安康、受福无疆,被列为安国家、定社稷之大事,便在情理之中。子子孙孙,宜家宜室,是多少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望眼欲穿的期盼。多少焦灼的目光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遥望九州大地,期盼瓜瓞绵绵,尔炽尔昌。
如今,宜子孙玉璧陈列在青州博物馆最核心的位置,被众人惊艳的目光来回抚摸。
《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贤德的母亲能够使子孙贤德。这是人类千年不变的永恒愿望。东汉宜子孙玉璧雕刻凝聚着古老的东方智慧,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面旗帜,它深情凝视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缄默无语,孕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