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杰
乙肝病毒携带者有转阴的可能,但转阴情况因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
自然转阴。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可出现自然转阴的情况。在没有经过任何治疗干预的情况下,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可能会清除乙肝病毒。不过这种自然转阴的概率相对较低,一般来说,每年自然转阴率可能在1%至2%左右。例如,对于一些感染乙肝病毒时间较短、自身免疫力较强的年轻携带者,其身体的免疫系统有可能识别并清除病毒,从而实现表面抗原转阴。
治疗后转阴。抗病毒治疗:目前有多种抗病毒药物可以用于乙肝的治疗。像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这些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来控制病情。在长期规范的治疗下,部分患者的乙肝病毒DNA定量可以转阴,即血液中检测不到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但是,实现表面抗原转阴还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干扰素也可以用于乙肝治疗,它具有调节免疫和抗病毒的双重作用。使用干扰素治疗后,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可以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e抗原转阴,e抗体出现),甚至有少数患者能够实现表面抗原转阴。不过,干扰素治疗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发热、乏力、骨髓抑制等。免疫调节治疗: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来帮助清除乙肝病毒。一些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等,在理论上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辅助抗病毒治疗,增加乙肝病毒转阴的机会,但单独使用免疫调节剂使乙肝病毒携带者转阴的效果有限。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即使没有转阴,只要肝功能正常,病情稳定,一般不需要过度紧张。定期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等检查,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单位: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