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历史悠久,乃鄑城故地,位处齐鲁大地中部,居民多是明代自全国各地迁来,其年俗融合了东西南北四方韵味,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基本内容有过腊八、赶年集、磨面碾米、糊灯笼、扫屋、辞灶、蒸年饭、贴对子、贴窗花、挂年画、捞陈饭、悬家堂、闺女出门、剃年头、团圆饭、饽饽压锅、接财神、守岁、年夜饭、大拜年、温陈两族大拜年、祭烈士、走年亲、咬春、五马日、人日节、耍正月、赶庙、闹元宵、二月二等,颇具特色。以极具特色的咬春、五马日、人日节为例简单介绍:
咬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立春之日看作喜庆日子,因此,人们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迎接春天的到来。打春、鞭春、讨春,龙池人谓之“咬春”。咬的是青萝卜,过年期间油水大,天天生吃开胃清火。
五马日。龙池人称正月初五为“五马日”,以这天天气的好坏来判断当年骡马的吉凶。龙池五马日的食俗是早晨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求免谗言之祸。吃饭时燃放鞭炮,以示年忌解禁,生产生活转入正常,即为“破五”。
人日节。正月初七传说是人类诞生的神圣日子,就成了“人日”。这一天龙池有喝菜粥、吃菜饼和佩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用纸(后来用绸缎或布片)剪成人形,戴在妇女的头上和贴在妇女的床帐或者屏风上,其目的就是祈求妇女生子。后来,就演变成一种头饰,贴帐屏演变成一种装饰。
(据《潍坊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