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凝
走亲访友的正月里,恍恍惚惚不知不觉中,日子一天天过得匆匆急急。窗外,眼瞅着春风逐渐替代了寒风,天空多了一些明媚,阳光多了许多温和。
“又是一年春好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这是我上初中时经常在爷爷的监督下写的一副春联。现在是初春,当然没有“春好绿”,更看不见“杏花红”。如今,将军山路上林阴道上的垂柳,一棵棵粗粗壮壮生长在那里,静待春的吹拂。
阳光下,它垂下长长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曳,似乎在伸伸懒腰舒展舒展久违的筋骨。如果这时恰好又有一阵一阵的风吹过,柳枝会再不间断地摇动,算是再次跟春天亦跟垂柳下的车流和路人打个照面。此刻,春天还如沉睡地下的蛰虫,跟在渐行渐远的冬天后面,带着几分睡眼惺忪,有声无声地渐次醒来。
此刻,我们徜徉在春天里,漫步于深深浅浅的春光下,春风轻拂,杨柳随风摆。这时,行进中随便换一个位置与视角向前、向后望过去,都是一幅幅不着色的水墨画,于黑白灰三色中多了一些诗情画意的简约之美。如果驻足,遥看近处远处似有却无的春景,再想象一个月之后的青绿景致,脑海里的意境在叠加、在幻化、在酝酿诞生出各美其美的样子……此刻,我们徜徉其中,看看、想想这些,觉着真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
春天里气温渐高,夜越来越短,白昼在变长。大地上的林草花木、虫蝶鸟禽,天空里风雨雷电、云霞霓虹等等,或含苞待放、破土而出,或从天而降、风起云涌,在悄无声息中一天一个变化。每天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我们,也许在各自的忙碌里早已经忽略掉这些眼前熟悉的一切。也许在某一天,忙乱中的你倏地停下来,会发现:此刻春回大地,春风徐徐,亦或春雨绵绵,乍暖还寒中季节竟有如此久违了的不同。
午后的太阳淡淡普照,小区居民楼里的老爷爷老奶奶趁着这等好天气,身着厚厚的棉衣、从头到脚依旧包裹得严实,迫不及待地下楼,出门走走转转。此刻,他们稳稳当当地走在小区西邻的街头公园里,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去,还是那样精神矍铄,那样谈笑风生。若碰到相熟的邻居彼此热情地打招呼,或者驻足停下,握手寒暄。在举手投足间,他们收获着春天里的第一个笑脸。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年纪轻轻的小伙子、花枝招展的姑娘们,浑身上下精神抖擞,风风火火,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年长些的中年人虽说头发有点稀疏,两鬓开始显露了斑白,但精气神还似以往。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他们,依旧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应有的担当,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奉献不输年轻人的那一份光和热。更有不同的是,他们自信满满的眼神里多了沉稳与睿智、豁达与平和。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天是崭新的,是生机勃勃的,更是属于孩子们的。天长了、风暖了,孩子们开始了新的学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畅想,在平整的绿茵场上踢球奔跑,在快乐大课间舒展筋骨,放飞童心与自我,于有意无意间,唤醒着青青校园。孩子们意气风发,是蓬蓬勃勃的追风少年,更是新时代的骄子。此刻,他们迎着朝阳,手拉手肩并肩奔跑在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