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指尖形式主义” 为基层治理“松绑减负”

(2025年09月2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童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之下,基层治理领域也迎来了深刻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层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随着各类政务App、工作群等在基层的大量涌现,“指尖形式主义”悄然滋生,并逐渐成为基层治理中的“顽疾”。基层干部陷入“指尖忙碌”的疲惫状态,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也严重影响了基层治理的实际成效。有效破解“指尖形式主义”,让数字技术真正回归服务基层、提升治理效能的本位,已成为当前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指尖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
  “指尖形式主义”作为形式主义在数字化时代的新变种,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等特点,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严重干扰基层治理的正常秩序,侵蚀治理成果。
  过度留痕,数字形式替代实际成效。在一些地方,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工作留痕变得愈发简单且“高效”,但也存在一些乱象。基层干部被要求在多个政务App日常打卡、在工作群频繁汇报,甚至参会培训需截图为证。
  考核评价过度依赖数据指标。在以数据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下,部分基层单位为追求“漂亮数据”,在线上调研、问卷中通过刷票、编数据造假,营造出虚假的“高参与率”“高满意度”。
  系统建设缺乏统筹。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整合,各级各部门各自开发政务系统,导致基层干部面对种类多、功能重叠的“指尖工具”。这些系统数据不互通、标准不一,干部需频繁切换平台、重复录入数据。
  服务空转,线上形式掩盖线下缺位。一些政务App虽然界面设计精美,功能看似齐全,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存在操作复杂、信息更新不及时、群众反馈无人处理等问题。
  “指尖形式主义”的成因剖析
  “指尖形式主义”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技术应用失当、管理机制缺陷、政绩观偏差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背后反映出当前基层治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
  技术应用的盲目性与不合理性。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本应遵循“需求导向”原则,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治理效能为出发点。但在实践中,部分地区和部门在引入和开发数字平台时,缺乏充分的基层调研与需求分析,盲目跟风,导致平台功能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此外,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技术协同与数据共享机制,各自为政的开发模式导致大量“数据孤岛”的出现,基层干部不得不重复劳动,陷入“指尖形式主义”的泥沼。
  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与漏洞。从管理机制来看,当前基层治理中针对数字平台和线上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存在明显缺陷。一方面,考核指标过度侧重于数字形式和表面成果,如App的下载量、工作群的回复速度等,而对实际工作成效、群众满意度等核心指标关注不足,这种“重形式轻实质”的考核导向,直接诱发了基层干部的形式主义行为。另一方面,监督机制的缺失使得“指尖形式主义”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对数字平台使用情况的监督,多依赖于内部自查和上级抽查,缺乏第三方监督和公众参与,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有限,难以发现深层次问题。
  政绩观的扭曲与偏差。在数字化时代,一些领导干部将政务数字化建设视为彰显政绩的“亮点工程”,片面追求数字平台的数量和规模,而忽视了其实际应用价值和治理效果。这种扭曲的政绩观,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单位或地区的形式主义之风,使得“指尖形式主义”有了生存的土壤。
  解决“指尖形式主义”的路径
  破除“指尖形式主义”,是一场涉及理念更新、制度完善、技术优化等多方面的系统性变革,需要从源头入手,通过强化制度建设、优化监督考核、转变政绩观念等综合措施,形成长效治理机制,让数字技术真正为基层治理赋能。
  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规范数字平台建设与使用。制度建设是破解“指尖形式主义”的根本保障。首先,应建立统一的政务数字化建设规划与标准,明确各部门在数字平台建设中的职责与权限,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开发。其次,制定严格的数字平台准入与退出机制。在新平台上线前,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需求评估,确保其符合基层实际工作需要;对于已上线但运行效果不佳、存在形式主义问题的平台,及时进行整改或淘汰。同时,完善数据管理与共享制度,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共享,减少基层干部的数据重复录入工作。
  完善多元监督考核机制,引导治理行为回归实效。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是遏制“指尖形式主义”的关键手段。一方面,要调整考核指标体系,将群众满意度、实际工作成效等作为考核的核心指标,提高其在考核中的权重,降低对数字形式和表面成果的考核比重。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督主体的多元化,除了内部监督外,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和公众参与监督。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开展民意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的反馈信息,对发现的“指尖形式主义”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问责。
  树立正确政绩观,从思想根源上杜绝形式主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破除“指尖形式主义”,必须从转变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入手。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通过开展专题培训、警示教育等,引导其深刻认识到形式主义的危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正确的政绩观。同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真抓实干的干部撑腰鼓劲,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方法,摆脱对形式主义的依赖,切实将工作重心放在提升治理实效上。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