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红”引领“城管蓝” 党支部服务百姓家

——市城管执法支队助力构建城市治理新格局

(2022年11月25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宇琪
  近年来,市城管执法支队坚持强化党建政治统领,深入打造“党旗红”引领“城管蓝”党建为民服务品牌,以党建为方向,以实干勇担当,以情怀聚力量,为把潍坊发展推向新高度贡献城管力量。近日,“党旗红”引领“城管蓝”党建品牌荣获市直机关“十佳”党建品牌。
  城管执法工作涉及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社会敏感度、关注度高,每一次执法都折射着责任与担当,体现着党和政府的施政形象。如何才能让“城管蓝”在“党旗红”坚强引领下更有担当,更富情怀?市城管执法支队在认真思考和深入反思之后,坚持以强本固基之法探求解决机制。
  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员成为标杆旗帜。以党建为统领,在队伍内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发挥党建思维,用服务理念解决行业作风和形象问题,以创新驱动解决事业向前发展问题,用共同愿景解决凝聚共识力量问题。集党务、业务、服务“三务”为一体,把基层党建、业务建设、文明创建、文化建设“四建”融合,创新提升新形势下的城管执法工作。站在更高站位和更新维度持续发力,着力打造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的共管共治、共建共享城市治理新格局。
  通过真正发挥党建思维、党性意识,以及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作用,持续深入推进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将70%问题用服务解决、20%问题用管理解决、10%问题用执法解决的“721”工作法作为核心要义,改变过去单一的执法管理模式,在服务深度上不断向基层延伸,创新打造“城管进社区”为民服务品牌。在目标格局上,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理念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创新搭建载体平台,“城管蓝”服务动力更足。
  按照“一名支队党总支委员包靠一个大队(支部),一个大队(支部)督导包靠一个辖区,各支部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一名党员骨干对接辖区内一个或多个社区”的四个层级组织形式,尽快实现了中心城区197个社区“城管进社区”服务联系点全覆盖,职能互补,压实责任,确保工作成效。
  为更快更好地为社区群众解决问题,各大队党支部与社区签订《“城管进社区”服务联系卡》,悬挂公示“结对共建联系牌”,定期走访,畅通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工作链条。今年3月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各级城管执法部门充分依托“城管进社区”结对共建体系,组建党员突击队或临时党支部,主动深入200多个社区和小区,奋斗在抗疫一线,“城管蓝”与“党旗红”“志愿红”共同筑起坚强的抗疫堡垒。
  党员干部“冲”在前,“城管蓝”服务更具活力。在每月组织开展的“城管进社区”“开放日”活动中,全市各级“城管蓝”党员干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积极主动为群众服务,始终坚持做好“六个一”,即用好一张结对共建联系卡加强沟通,做好群众投诉建议一问一答畅通诉求渠道,召开一次社区市容管理座谈会集思广益,进驻一次社区市容管控现场查看了解问题,进一次群众家门访民问暖征询建议,进行一次问题解决情况集中反馈,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通过建立完善的投诉建议收集机制和问题解决反馈机制,变被动受理投诉为主动服务前置,党员干部走在前,致力于将社区城市管理问题发现在社区、解决在社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动员组织1万余人次参与“城管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现场答复或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城市管理问题5000多件,及时解决了一大批社区城市管理“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实事好事办到了群众家门口、心坎上。
  打造便民“小蓝棚”,让“城管蓝”服务更具魅力。2021年,市城管执法支队组织各区城管执法部门,按照“统筹布点、总量控制、利民便民、规范管理”原则和统一电子编号、划线定位、配备遮阳棚、作业服装、分类垃圾桶、防污地垫、休息坐凳“七统一”标准,对原先各社区零散的“修鞋、修车、修锁配钥匙”等小修摊点和弱势群体进行规范提升和集中帮扶,在中心城区规范打造128处“小三修”便民服务点“小蓝棚”,并配套研发“小三修”便民服务点电子地图,纳入智慧城管系统,市民只需“扫码”就可以快速查询“小三修”摊点。今年,市城管执法支队再次针对社区群众反映强烈的便民市场数量少,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多等问题,在中心城区原有115处便民市场的基础上,新增扩建了便民市场和规范化摊点群22处,实现了摊贩“安家”、市民便利、市容规范“三方共赢”,让“城市烟火气”贴近百姓家,管理转身、服务落地,让城市管理更有韧性,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