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扇通往古文明的“历史之门”

—寻访高密前冢子头史前文化遗址

(2022年11月25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考古现场出土的六博棋子和博筹。
  前冢子头,一个坐落于高密市与胶州市交界处的小村庄。千百年来,在胶河水的滋润下,村民世世代代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历史的车轮驶入2022年,平静的村子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他们在空旷的田野里忙碌着,仔细地挖掘着、探寻着……
  这些陌生的面孔是山东大学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业考古人员。让村民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这片盛产小麦、玉米和大白菜的土地下,考古人员发现了史前至汉代各时期遗迹400余处,并首次将高密历史上溯到距今5000年前。其中,岳石文化遗存的发现在胶河流域尚属首次,填补了该区域夏商时期东方土著文化的空白。
“无心插柳”的遗址考古
  作为胶东半岛和山东内陆地区的分界线,胶河古称胶水,流域内密布考古遗址,对探讨夏商周时期中原王朝的东扩,及其与土著人群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关系等课题,都具有重要价值。
  “我们村距离胶河不到三公里,村南四百米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土台子,地势明显高于周围地块,村里人都叫‘南台’。后来村民经常从这里取土建房修路,高台渐渐成为平地。”高密市柏城镇前冢子头村党支部书记宋同江说,这块土地是村里的一级地,特产的大白菜,味道鲜美,远近闻名。虽然“南台”变矮了,但是近些年村民在这里耕作时,仍然能捡到碎陶片等物品。
  村民眼里的瓦碴片,在考古人员眼里却是“宝贝疙瘩”。为深入研究海岱地区史前至商周时期人类活动面貌,2022年3月,由山东大学领衔的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海岱地区夏商西周考古研究”重大项目,将目光锁定在前冢子头村。
  在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前冢子头考古队领队高继习看来,这次遗址考古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今年本来计划发掘胶河西侧的故献遗址,然而从前期工作中我们得知,该遗址文化层埋藏较浅,不太适合本科生田野实习,因此决定将地点改为胶河东侧的前冢子头遗址。两处遗址隔胶河相望,相距仅三公里。前冢子头遗址今年的发掘成果也确实不负期待,达到了预期学术目标。”高继习感慨道,前冢子头遗址因着自身文化堆积的丰富性,被推上了“考古中国”重头戏的位置,考古人在其中只是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此言不虚。通过前期勘察,前冢子头遗址初步估计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地表采集遗物非常丰富,前期仅对300平方米面积进行了试发掘,就出土了铜、陶、石、骨、铁等各类文物上千件,较为完整或可修复的文物达400余件。
  而从时间跨度看,这次考古发现了距今5000年到2000年的完整文化层,涵盖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周代、战国、汉代等不同历史时期。其中,年代最早的大汶口文化是分布于黄河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6500年到4500年,延续时间2000年左右,是山东龙山文化的源头。
小切口有了大发现
  前冢子头遗址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为什么首次发掘只有300平方米,为什么选址在“南台”?高继习给出了答案。
  考古发掘工作是个精细活,在考古队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发掘面积越大则耗时越久,所以每次发掘面积一般不大。今年是前冢子头遗址第一次发掘,在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面积仅300平方米的前提下,选择什么位置进行发掘才能“效益最大化”,让考古人员颇费思量。除了考虑学术目标外,对于本科生田野考古实习来说,文化层埋藏深度在2米左右、遗迹遗物较为丰富的位置最适合训练学生们的科学发掘与研究能力。结合前期考古调查与勘探结果,最终选择了遗址中部偏南一片区域开探方,用来探析遗址主体部分的形成过程、文化内涵和文化面貌。
  虽然发掘面积仅有300平方米,却打开了一扇通往5000年前历史的“大门”。前冢子头遗址的发掘,是高密市境内第一次正式发掘岳石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聚落,填补了高密考古史上的很多空白。发掘出土的遗物中,包含陶器、石器、铜器等生产生活用具,以及若干鲍鱼壳、海蛎子壳等海产品,这些出土文物无声地记录着几千年前人们的生活场景。
  “考古现场出土的鲍鱼壳很完整,还能清楚地看到壳内鲜亮的绿色,保存非常完好。”在遗址发掘现场,宋同江亲眼见证了“奇迹”的发生。考古学家们则表示,这些发现将为后续的动植物考古、古环境分析、古代社会经济交流及交通体系、体质人类学等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环壕,在考古学里是一个很有分量的专业术语。它是遗址等级体现,是一个部落的中心,乃至一个古城堡的重要标志。环壕的发现还为遗址内社会结构、文化发展等相关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对前冢子头遗址的前期勘探中,考古人员发现该遗址边缘环绕一周填充黑色淤土的低洼地带,推测可能存在古代环壕,于是在遗址北部开了一条南北向探沟,用于寻找和研究聚落环壕。“本次发现的环壕始建于龙山文化中期,且环壕内侧筑有矮垣,初步推测是城墙。如此,前冢子头很可能存在龙山文化城址,这是迄今胶河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也是最早的古城。”高继习表示,史前环壕与城垣的兴建,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需要发达的社会分工与组织管理,因此通常被认为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从目前发现看,前冢子头遗址在龙山文化时期在胶河流域聚落群中等级较高。
  六博棋是古代棋戏的一种,演化自“式盘”,是上古宇宙观的物化体现,两仪四象八卦等观念,皆隐含于局(棋盘)中。因为是双人对弈,每人六枚棋子,故称六博。据现代棋史学家的研究,这种古老的六博棋实际上是世界上一切有兵种盘局棋戏的鼻祖,诸如象棋、国际象棋、将棋等有兵种的棋戏,都是由六博棋逐渐演变改革而成。
  前冢子头遗址发掘现场的一条汉代小水沟内,出土了六博棋具。棋、筹各一,保存完好,由动物骨骼精细磨制而成。据考古人员推算,六博棋的制作年代为战国至汉代,结合发现的战国时期建筑台基,说明该聚落在战国至汉代仍具备较高等级。
  “总的来说,试发掘期间有几处比较重要的发现。一是该聚落等级较高;二是在胶河流域首次发现岳石文化遗存,填补了该区域夏商时期东方土著文化的空白;三是东周时期的建筑台基,说明遗址内存在较重要礼制建筑。另外,发掘区内有西周文化陶片,但未发现珍珠门文化遗存,有助于探讨该区域周文化与土著文化的关系。今年的发掘,对研究遗址的等级、形成过程、内部功能分区等都有重要意义,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高继习说,考古队将继续对该遗址实施勘探与发掘,进一步研究遗址的环壕结构、聚落布局及功能分区的演变过程等,特别是对遗址内的岳石文化、西周遗存做更多揭露。
“大禹封国”仍待考证
  提起高密,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大禹封国的故事。关于高密名字的由来,历史上也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的有文字可考,更多则是口口相传。
  《史记·乐毅传》中记载:“乐氏之族有乐瑕公、乐臣公,赵且为秦所灭,亡之齐高密。”此为史籍中首次出现地名“高密”。《水经注·潍水》记载,潍水“又北过高密县西。应劭曰:县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也。然今世所谓百尺水者,盖密水也。”这是古籍中对“高密”一名较早的解释。元代《齐乘》也有关于刘宋时期高密的相关记载:“黔陬城县南六十里。《水经注》中记载:胶水北径黔陬故城西,又北至夷安。夷安,即今县城也。古介国,汉置黔陬县,属琅邪郡。后汉属东莱郡。晋属城阳郡。刘宋属高密郡……”
  除此之外,高密之名由大禹封国而来的说法也是广为流传。据传,大禹治水成功以后,舜帝对大禹的品德和能力赞赏有加,在一次分封大会上,把大禹出生地东夷的一大片土地分封给大禹。《春秋左传》记载:“禹朝群臣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人们便以大禹的字“高密”来呼其国,逐渐演变为地名,高密之名由此而来。高密为大禹封国的说法,最早能追溯到东汉末年大儒宋衷,唐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贞在其著作《史记索隐》中引宋衷语:“高密,禹所封国。”
  然而,这一传说虽是家喻户晓,也有些许文献线索,却缺乏明确的文字证据和考古实证。而今,前冢子头遗址的发掘,虽不能直接证明大禹封国的存在,但或许能为专家们解读大禹封国的传说提供新思路。
  “考古学是实证学科,最看重严谨二字,如果不能发现明确的文字证据,我们很难通过考古手段将‘大禹封国’严格对应到某个具体的遗址上。比如说,二里头遗址是否为‘夏都’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就是因为尽管遗址方位、规格等符合推断,但没有发现文字证据就难以完全确定。当然,前冢子头遗址龙山文化古城及岳石文化遗存的发现,可以说明相当于传说中大禹的时代,高密先人们已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另外,到两汉时期确实存在过高密国,但那是汉朝分封刘姓子弟的诸侯国名称,与大禹封国关系不大。”高继习说。
对研究海岱文化有重要价值
  前冢子头遗址本年度考古发现,对于构建胶莱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考古学年代框架具有重要意义。岳石文化遗存的发现在胶河流域尚属首次,填补了该区域夏商时期东方土著文化的空白;发掘区还发现西周文化遗存,有助于探讨该区域周文化与土著文化的关系。综合来看,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时代连续性强,遗址等级较高,对完善海岱地区夏商西周考古学文化谱系与探讨多元一体文明化进程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本次发掘出土遗迹年代早、延续性强,出土文物数量多、价值高,对推进高密历史文化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都有重要意义。”高密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于义的话语间充满了激动与自豪。
  为更深入地挖掘该遗址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山东省文旅厅、潍坊市文旅局的大力支持下,高密市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拟在前冢子头遗址附近联合建立山东大学考古教学实习基地,持续加强联系与合作。基地将充分结合各方优势,积极探索产学研融合,打造山东半岛胶河流域集考古研究、学术交流、学生研学、文化旅游于一体综合性、开放性的共享平台。
  初冬的前冢子头村,笼罩在一片蒙蒙的薄雾里,若隐若现,亦真亦幻。枝头的黄叶不时在风中飘零,田地里的麦苗正蓬勃生长,距村不远的胶河水奔流不息,历史仿佛在这里停下了脚步,一切都随风而去,一切又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