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之城”的水库担当

—峡山水库管理服务中心聚力保水护水工作纪实

(2022年11月25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文/图
  峡山水库坐拥144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积和14.54亿立方米的兴利库容。近年来,峡山水库管理服务中心立足水资源优势,持续创新绿色发展理念,精心做好保水护水文章,先后实施了峡山水库增容工程、胶东地区调蓄战略水源地工程和战略水源地水质提升保护工程,使水库在保水护水用水和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不断展现新作为,在峡山区全面推进“生态之城”建设中不断作出新贡献。

重大工程提升用水质效
  11月16日,峡山水库上游来水进入孙孟泵站后,改道进入城区中水利用系统,这一历经两年建设、潍坊水利史上单体投资最大、调水线路最长、受益群众最多的战略水源地水质提升保护工程实现建成通水。
  战略水源地水质提升保护工程把潍河、浯河、汶河等上游中水直接改道引入中心城区,作为河道生态景观、市政绿化用水,同时兼顾为沿线及周边县市区提供工农业用水及生态景观用水,年最大调水能力可达2.37亿立方米,真正实现中水资源化利用。
  战略水源地水质提升保护工程仅仅是近年来峡山水库提升水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峡山水库增容工程、胶东地区调蓄战略水源地工程和战略水源地水质提升保护工程等重大工程的实施,为水库水质提升增添了砝码。
  峡山水库胶东地区调蓄战略水源地工程作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项目之一,大幅度提高了长距离输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有效涵养沿线地下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兼顾高效农业用水的综合效益。
  系列重大工程的实施为峡山水库发挥水库功能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大大提高了用水质效。

综合施策保障用水安全
  在峡山水库上游浯河桥段,水面上数千平方米的千屈菜、黄菖蒲,俨然形成一个“生态浮岛”。“生态浮岛”通过千屈菜、黄菖蒲发达的水下根系来净化水体。目前,在峡山水库上游像这样的“生态浮岛”已建成2万多平方米。
  这是近年来峡山水库开展水生态治理的一个剪影。去年,峡山水库管理服务中心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签约,双方在污染物防控防治、水生态环境修复、鱼类群落结构调控、藻类和鱼类病害监测预防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不断优化提升峡山水库水生态环境。
  6月27日,为优化峡山水库鱼类群落结构,提高生物净化能力,根据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课题组建议,峡山水库管理服务中心筹集资金,引进优质鲴鱼鱼苗60余万尾,投放至水库。通过放养鲴鱼,使水体的天然饵料被充分利用,可取得较高的群体产量,从而达到提高饵料生物转化效率、净化水质、修复水生态环境、增加渔业产值的目的。
  打造生态水域,是水库矢志不渝的目标。建设“生态浮岛”,开展增殖放流,利用生物措施净化水质,全力做好水面保洁,联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藻类防治研究……近年来,峡山水库综合施策做好水源地保护,让数以百万计的潍坊市民喝上了安全放心的饮用水。

保水护水功夫用在日常
  保护一方碧水,功夫精于日常。峡山水库管理服务中心坚持把守护好一方碧水作为强烈的责任担当。
  近年来,峡山水库不断完善日常管理设施,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先后关停区内最大税源焦化企业,关停污染企业290多家、小铸造企业84家;沿水库大坝建设108公里环库观光路,在水库外侧100米发展生态林带,建成绿色观光长廊,对水库主坝两侧进行绿化改造,建设成绿色生态观光大坝;沿水库周边建设了100公里围网,实现了水源地保护区全封闭管理;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设置环库监控点100余处,实现了水源地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监控管理。
  加强水源地日常秩序管理,对水源地保护区坚持24小时不间断巡查,常年禁止排污、倾倒垃圾、垂钓等污染水体行为。加强水质监测,每月2次对水源地取水口等固定点进行取样检测,动态掌握水库水质变化。
  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投放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4亿多尾,充分发挥了鱼类的净水作用。购置6艘蓝绿藻打捞船,对蓝绿藻进行科学预测打捞,最大限度降低蓝绿藻爆发对水质的影响。
  今年以来,峡山水库管理服务中心还联合潍坊市公安局峡山分局展开常态化联合执法,及时查处管理范围内水政、渔政违法和破坏环湖围网、监控等设施设备的行为,维护水源地管理秩序,进一步提升保水护水工作水平。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驰而不息的生态整治让峡山水库生态效益进一步彰显。近年来,峡山水库水源地水质保持在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8种鱼类通过有机产品续认检查,有机鱼认证面积达22.6万亩,成为我国江北面积最大有机鱼认证区域;峡山水库先后获得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核心区等“国”字号称号。